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传古别录

传古别录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书不分卷,仅分四类,一为拓字之法,二为拓字之目,三为拓字损器之弊,四为剔字之弊。每类之内,为说若干条;说有不详的,又于说下附注,以申其意。末附延煦堂所说二则。陈介祺致吴大徵的信中,有潘祖荫“滂喜斋”已刊《传古别录》之语,其信所附年月,为光绪乙亥(1875),可以考之此书当刊于乙亥之前。陈介祺一生著作很多,生前刊行的绝少。即有刊本,也多刊于死后。唯此书与《簠斋笔记》,则刊于生前。金石之学,乾嘉以后风行一时。关于彝器的著作,有图谱、有考释、有目录、有文字,分门别类,层出不穷,但对于“传古”一门,在陈氏以前不但无书,也无其法,可谓独树一帜。书中所论,其用刷、选纸、施墨、去锈诸法,直捣、重按、易磨、刀剔诸弊,无一语不是从体验中得来。而拓包、上墨之法,实传古之秘诀。书中还讲到,拓墨须手指不动而运用腕力,乃心使动,而腕仍不动,不过其力,或轻或重,或扑或扬,一到字边,包即腾起,如拍如揭,以腕起落,而纸有声,乃为得法。大有庖丁解牛、神乎其技矣。后人拓古器物款识,能使字字可见,字口不为剔所损,做到字字逼真,而字边又不为拓所掩,皆运用此书之法所致。陈氏在致吴大徵的信中,自谓此书可为手艺的先导。传本有“与石居”石印手稿本、“滂喜斋”丛书本、美术丛书续集第二集本、“天壤阁”丛书增刊本。

猜你喜欢

  • 左传同名汇记

    一卷。清王士濂(详见《周末列国有今郡县考》)撰。此书也是为补陈厚耀《春秋世族谱》而作。按《左传》对列国君臣姓名的纪录,往往前后不一,甚至一人有四、五种称呼的,而又有同名而异人的,辗转纠结,前后互易,给

  • 鲁斋心法

    元许衡(见《读易私记》)撰。该书刻于嘉靖元年(1522),前有怀庆府知府韩士奇序,称“正德庚表,得《鲁斋全书》,其行实文章备之矣。既而得其写本《心法》,细阅之,的然见我鲁斋行实文章所以重于世者,悉自录

  • 读易余言

    五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钟,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南京吏部主事,世宗时擢南京国子监祭酒,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著有《文苑春秋》、《后渠庸言》

  • 燕京评花录

    见《品花宝鉴》。

  • 寿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钟沛修,陆铭一纂。钟沛,乾隆年间任寿昌县知县。陆铭一,县儒学。《寿昌县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山川、风俗、田赋、户口、坊乡、城池、桥渡

  • 杜诗详注

    二十五卷。《附编》二卷。清仇兆鳌撰。仇兆鳌,字沧柱,晚号知几子,浙江鄞县(今宁波)人。生卒年不详。康熙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书乃康熙三十二年(1693)仇兆鳌为编修时所奏进。凡诗注二十三卷,杂文注二卷

  • 易说求源

    六卷。清末武春芳撰。武春芳字运隆,河北乐亭人。此书是作者将四十年之读易随笔重新编篡,附于经传之后而成。在自序中作者申述了他的易学宗旨:“易之大义,在于阴阳,阴阳之符,见于君臣、父子、夫妇之三纲,而要其

  • 周礼贾氏解诂

    一卷。东汉贾逵(30-101)撰,清马国翰辑佚。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官至侍中。贾逵父徵,尝从刘歆受《周礼》之学。贾逵既承家学,又从杜子春受学。汉章帝时,奉召作《周礼解诂》,《隋书·

  • 郑思斋文集

    一卷。明郑洛书(1498-1536)撰。郑洛书,字启范,号思斋,莆田(今属福建)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提督南直隶学政。事迹附见于《明史·解一贯传》中。本书前无序,后无跋,谁所编

  • 台湾外纪

    三十卷。江日升撰。江日升,九闽珠浦人。该书记郑芝龙、郑成功开发台湾始末,始于明天启元年,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降。每卷都有两句七字标题,乃章回小说回目,唯末一卷仅“施将军议留台湾”一句。崇祯甲申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