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蒙求
二卷。清唐仲冕(?-1827)撰。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县(今湖南省东北部)人。乾隆甲午(1774年)举人,癸丑(1793年)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权巡抚,所至之处有惠政,尤其喜欢修治古迹,接礼贤畯,后来,因疾病辞官回家,侨居金陵,卒年七十五岁。著有《五礼六联表》、《家塾蒙求》、《陶山文录诗录》、《岱览》及是书。事迹具耆献类征陶澍撰墓志铭,兹为厘核。是书前面有钱大昕、孙星衍做的序,接下来是仲冕自序:略言朱子认为《周礼》为周公运用烂熟之书,仲冕认为《仪礼》是所以率循天理之门径,因而,冠为修身之要,昏为齐家之始,犹易首乾坤之意,由是出而拜献,则有士相见、乡饮、乡射之礼仪。至于燕与大射而上之,所以礼之者笃,择之者精,聘食彰浚明之良,观礼表亮采之懿,而天子之平天下者,也可见端序。若夫慎终追远,则有《丧服》、《丧礼》、《虞礼》、《馈食》诸篇。由士庶以至君公,由生存以至死亡,无不细微详尽,人道备,天理洽。虽小学,大学尽备。先君子说昌黎苦其难读,而云惜夫吾不得揖让进退于其间。则本来善读《仪礼》者,大概雍容俯仰以求意义之所在,又何必担心读不熟它。于是,殚尽数年之功,以意会词,各自做成一篇,便于蒙诵。如果认为由践履以窥统心,则仲冕不能做到。(末题“乾隆壬子孟冬,陶山唐仲冕书于临湘官署之吟榜。”)兹为厘核。是书卷一为《士冠礼》至《公食大夫礼》、《观礼》;卷二为《丧服》至《士虞礼》。(按:此本出于传抄,疑有脱误。如卷二《目录》首为《丧服·子夏传》,而按是书《丧服》原文,只有寥寥数行,并谓不敢复赘一辞。此本《有司彻》后之《丧服·子夏传》,乃仁和王述曾补抄者,似乎不是唐氏原文。《士丧礼》、《既夕》、《士虞礼》三篇,则又列在《丧服·子夏传》之后,而没有《特牲馈食》、《少牢馈食》二篇。是书原先有刊本,应当拿来对其进行校正。)是书皆对经文及记文,依次化繁为简。如《冠礼》原文为一卷,而此却只有两张多纸,并且其间杂有解说。(如“有存古之思焉”等句,都不见于经文和记文。)而且《筮日》、《筮宾》等细节皆被删除,祝词则做了很多记载。大概是为了便于讲诵。特《仪礼》所重在仪,是书则删节过多,实在无法体现圣人制礼之精神。而且昔人所谓蒙求者,大多用韵语四字成文,如《读史蒙求》之类,此则仍然用长短句成文,也并非童子所能诵习。钱序认为《蒙求》二万三千多字,疏解大义,条理清楚,而《仪礼》从此不再为难读之书,这未免誉之太过。大概这类书,对于童子来说实在难于诵习,而存成年者,则或以习此,反置正经于高阁,实在对于经学少所裨益。(如《冠礼》见母不见父等语尤其不应该列入篇内,大概作者本人,尚且不能了解,怎能希望童子领会,这是应当删除之处。)此书有抄本和嘉庆间果居山房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