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府余论

乐府余论

一卷。清宋翔凤撰。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俱不详。嘉庆举人,官知州。其精心于经学,著有《大学古义说》等。此书为论词之作,只有十六则,颇有独得之处。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如辨古石刻〔洞仙歌〕为南宋人伪托,辨秦观〔踏莎行〕“斜阳暮”三字不重出等等。宋翔凤谈词着重从音乐方面进行探讨,他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作词的人应该既讲文理,又讲节奏,二者兼顾。他对“度曲者,但寻其声,制词者,独求于意”的作法表示不满。其论慢词始于柳永一则,能联系宋仁宗时期的太平繁庶景象,认为当时的歌台舞榭,竞唱“新声”,柳永在政治失意的情况下迎合时代潮流,谱词造曲,为了方便妓人传唱,又以俚语俗言编入词中。其后,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作,慢词遂盛行于世。此外,论词的令、引、近、慢与小令、中调、长调的区别等见解,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翔凤受浙派诗人影响,论词以南宋为主,尊姜夔为诗家之杜少陵,认为姜词“继往开来,文中关键。”但是,他更偏重南宋词人感怀国事,系情旧京的作品,他肯定姜夔是如此,肯定张孝祥、辛弃疾也是如此。这些,又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浙派偏重形式姣巧而忽略作品社会内容的创作倾向。宋翔凤尊尚屯田,最为有识。慢词虽不尽始于宋仁宗之时,然女郎歌咏,会社流行,实为屯田之功。谓《草堂诗余》以征歌而设,真能知草堂者。惟小令、中调、长调之名,实始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敬所刻《类编草堂诗余》。翔凤竟谓《草堂》所固有,则为千虑之一失。有《云自在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礼记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是卷以《礼记》成句解《诗经》。如以“后修女顺”解《葛覃》全旨,以“君子将营官室”解“升彼虚矣”一章,以“登车则有光矣”解“星言夙驾”,以“君子比德于玉”解“如圭如璧”,以“一与之齐

  • 秦张诗余合璧

    二卷。明王象晋(约1619年前后在世)编。象晋字荩臣,新城(今山东桓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浙江右布政使,著有《群芳谱》一书。本书乃以宋人秦观《淮海词》、明人张綖《南湖词

  • 永思斋文集

    六卷。明李日茂(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李日茂,字文华,号培吾,河北青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永思斋文集》。此集共六卷,皆文而无诗。日茂为人刚正,故其

  • 诚斋文集

    二卷。附《两铭问答》一卷。明施璜(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施璜,字虹玉,安徽休宁人。此编为所著杂文,皆讲学之语,是文排斥陆、王,不遗余力。末附《西铭问答》,别为一卷。考马端临《文献通考》,《两铭注》

  • 方言转注录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生平见“比雅”。是书分《方言》本书转注、《方言》与各书转注两部分。前者从《方言》中选取声韵相通的字,逐字附录《说文》原文,不予考释,亦不说明声韵通转关系。后者从《说文》、《释名

  • 韵补正

    一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顾氏认为考古之功,实始于吴棫,其所著《韵补》,合者半,否者半,因取而注之。其自序称才老多学而识矣,然未能一以贯之,故一字而数叶,若是之纷纷也。《四库全书提要》云

  • 巧换缘

    一卷。清唐英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亦《古柏堂传奇》之一种。剧写常州书生洪遇到金陵买妻,被店主张小桥和小李儿所骗,以小李儿五十五岁寡婶周氏暗换看定的张小桥的女儿芳玉。后来周氏虽被识破,

  • 超然诗集

    八卷。清张远(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张远,字超然,号无闷道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幼孤,从母陈氏学习诗书,及至青壮年,学贯经书史集,下笔有奇气,为避耿精忠乱侨居常熟。曾挟策游四方,

  • 尚书通典略

    二卷。清杨方达(详见《易经图说会通》)撰。《尚书通典略》专为考辨《尚书》典故而作。其书力主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非为伪作,认为马融、郑玄诸人皆未见真古文《尚书》而仅见汉成帝时张霸所献伪古文《尚书》。

  • 楚州丛书第一集

    二十三种,六十三卷。民国冒广生(1873-1959)编。冒广生字鹤亭,吴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年间举人,官刑部郎中,入民国后,曾任上海太炎学院教授,建国后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丛书原为淮上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