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七经精义注疏综要

七经精义注疏综要

四卷。清无名氏撰。按此书不署撰人,亦无序跋,因此作者、年月皆不可考。观其文字,颇多丹铅涂乙,大概还是未定稿本。全书四卷,分门别类,总类书于首页,卷内每门之下又刊细目,取杂考体。其考证多关七经的史地典制,颇为精审。检各家书目,均无此书,仅武林丁氏藏书中有《七经精义》,残存三、四卷,武林黄淦所著,嘉庆十三年刻本。但其书名并无“注疏综要”字,与此书亦异。此书卷一分天文、时令、地域、伦常、君德、治道六类,每类又各十余条。卷二分官制、民籍、田制、贡赋、学校、武备、刑法等七门。卷三为礼仪、冠礼、婚礼、祭礼、朝觐、聘问、会盟、飨食、射礼等。卷四为乐律,儒术、工技、宫室、器用、珍宝、车旗、衣服、饮食等。其中考证精核,可以发明经术及史地的,如《治历以置闰为急》、《关市城郭附讥征考》、《四镇五岳考》、《济漯考》、《三江考》、《淇澳二水名考》、《命名考》、《赐命考》、《侯国官制考》、《周礼无公孤之官说》、《论语太宰系吴考》、《三代授田考》、《经界即阡陌考》、《水利成均说》、《辟雍泮宫考》、《侯国学制考》、《天子视学有四考》、《冠礼婚礼总考》、《左传两社考》、《社稷考》、《望祀考》、《鲁禘考》、《三傩考》、《会同考》、《弓矢源流八佾考》、《门阀考》、《观阙考》、《方策考》、《车名考》、《明衣考》等。观其目录,即可知全书内容。此书注疏经义,皆能格物致知,由经入史,并以辨章学术、考究名物为根本。故此书虽仍不脱昔日议论的习气,但毕竟能实事求是,犹存乾嘉朴学考据遗风,诚为可贵。有晴西书屋原稿本。

猜你喜欢

  • 妇人良方集要

    见《妇人大全良方》。

  • 释诗

    一卷。清何西夏撰。此书为《西夏经义》之一种。首为《诗序》,其下依次为《诗说》、《删诗论》、《国风雅颂分释》、其中大雅、小雅部分较详,间有精到之语。有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

  • 瓯香馆法帖

    四卷。清恽寿平(1633-1690)书,冯宜瑜刻。冯宜瑜生平见《慕义堂梁帖》。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号东园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恽寿平生逢

  • 十三经字辨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

  • 韩氏事迹、方氏事迹

    各一卷。明刘文进撰。刘文进,生卒年未详。《韩氏事迹、方氏事迹》主要记述元末韩林儿、方国珍二家事迹。分年编载,略如纪事本末体例,书中所引吴朴、张时泰、邵相、周德恭诸人的论断,系之各条之下,凡是涉及诏诰、

  • 稽古录

    二十卷。北宋司马光(详见《资治通鉴》)撰。光撰《通鉴》及考异、目录,卷帙繁重。遂又著与《通鉴》相同年代的《历年图》,著《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以相衔接。又纂述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上溯至伏羲之事,三

  • 史疑

    四卷。明宋存标撰。宋存标,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人,字子健。崇祯间贡生,候补翰林院孔目。著有《史疑》《国策本论》。其书取《三传》、《国策》、《史记》、《汉书》及诸杂史,且摘取其事迹而论列之。例如将项

  • 周易虞氏义

    九卷。张惠言撰。此书系张惠言探究虞氏易之成果。据称作者穷探力索,积三年始成。李鼎祚《周易集解》集汉魏以降诸家易说,唯以虞氏义最详,惠栋探研古义,作《周易述》未能尽通。张氏继之而起,以虞氏为宗,以阴阳消

  • 邹阳书

    一卷。汉邹阳(生卒年不详)撰。邹阳,齐(今属山东)人。初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侍吴,吴王因立太子一事怨恨朝廷,阴谋反叛。阳上书极谏,吴王不纳。阳恐祸己,与枚乘、吴严忌至梁,跟随梁孝王。后羊胜等人嫉妒邹阳才

  • 古韵标准

    四卷。清江永撰著、戴震参订。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江氏于仕途不得志,六十二岁始成贡生。一生专究学问,潜心著述。通《三礼》,晓乐律,治经以考据见长,开皖派之风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