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

又称靖难之变。明初由于皇族内部矛盾而发展为争夺皇位的一次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北方诸王镇抚诸塞,主持军务,拥有很大势力。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死,因长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他鉴于北边诸王位尊权重,威胁皇权,决定削藩。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爵位,同时派张昺为北平左布政使,谢贵为都指挥使,监视燕王。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起兵北平(今北京),以“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经过三年内战,建文四年六月,攻破京师(今南京),当时宫中大火,惠帝死于宫中(一说逃亡),燕王朱棣即帝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因建文四年为壬午年,故又称此次事变为“壬午之变”。

猜你喜欢

  • 初税亩

    春秋时期鲁国首次实行的按田亩征税的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春秋经》记载: “初税亩。” 《左传》于同年记载: “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从字面上解释,这是将传统的“藉田以

  • 宋平南唐

    北宋攻灭长江下游李氏割据政权的战役。南唐在南方诸国中原较强盛,至其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军事上屡败于后周,国力日衰。周亡,对宋屈节纳贡,以求苟延残喘。其后主李煜善属诗文,工于书画,明于音律,而沉湎于酒色

  • 十三部刺史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除京师附近七郡外)分为交趾、朔方、冀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总

  • 包衣

    满语,意为家内奴隶。满语称奴隶为“阿哈”,家内奴隶称“包衣阿哈”,简称“包衣”。清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属上三旗者,隶内务府,充骁骑、护军、前锋等营兵卒。属下五旗者,分隶王府,

  • 提举常平司

    又称仓司、庾司。宋代诸路掌管常平仓等事务的官署。神宗熙宁(公元1068年-1077年)初,先于河北、陕西置提举常平官,旋即推广于各路遍置。哲宗继位后一度罢置,并其事于提点刑狱司。绍圣(公元1094年-

  • 铁官徒起义

    汉成帝时铁官刑徒的起义。汉代铁官刑徒,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在铁官监督下, 从事采矿、冶铁、铸造器械等苦役。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夏六月,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铁官徒申屠

  • 尚书省

    官署名。朝廷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之名,自秦有之。当时,少府遣四史在殿中,主发书事宜,故称尚书。尚书省的雏形产生于东汉。光武年间,在少府下设尚书台,其下设六曹,分掌各种政事。尚书台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 四公子养士

    战国时,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都是贵族公子。他们担任将相,辅国持权,争相养士。孟尝君、春申君各有食客或宾客三千余人,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亦有宾客数千人

  • 多伦会盟

    为准备彻底解决噶尔丹叛乱和进一步加强对内外蒙古、特别是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清政府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五月,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多伦会盟”。康熙帝答应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同意在喀尔喀蒙古三部

  • 十三翼之战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过程中同札木合的一次战役。公元1189年,铁木真被部分蒙古部落推举为汗,力量不断壮大,因而引起札答刺部首领札木合的不满。第二年,札木合以其部属劫掠铁木真马群而被射杀为由,集结泰赤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