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都江堰

都江堰

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秦昭王(一说秦孝文王)时,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经验,征发民众,在今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主持修筑了水利工程,即后来有名的都江堰。他们用竹笼装上卵石,在岷江中间筑起分水堤埂,把岷江分为郫江(即内江)与检江(即外江)二支,使岷江的水势转为平缓,不仅消除了水患,而且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天下谓之天府也”。后代屡有扩建,都江堰以下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曾达到三百余万亩,解放前,工程失修,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解放后,经大力整治扩建,如今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余万亩。

猜你喜欢

  • 共爱会

    中国第一个争取男女平权的爱国妇女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留日女学生胡彬夏、林宗素等听到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祖国危在旦夕的消息后,在北京召开共爱特别会,含泪进行演说,决议要从军北征。她们哭诉: “

  • 安北都护府

    唐在大漠地区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改翰海都护府而置。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东端的哈尔和林北,统领碛北铁勒诸部族府州,辖境相当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及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一带。武则天

  • 克林德事件

    1900年6月19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口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感到权位受到威胁,决定对外宣战,并照会各国驻华使节在二十四小时内离京赴津。各国公使联名函复总理衙门,请求延期赴

  • 正隆官制

    金海陵王颁行的中央新官制。因其正式颁行于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故称“正隆官制”。参见“海陵改制”。

  • 蔡五九起义

    元中期江西农民起义。首领蔡五九,江西赣州人。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元仁宗采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之议,在江南地区经理田粮。政府官吏乘机虚张顷亩,冒括田租,敲榨百姓。仅江西信丰一县即拆毁民宅九百处,且

  • 岳家军

    南宋初年对岳飞所统领的抗金军队的习惯称呼。当时诸军多以主将姓氏称为某家军,如韩世忠部称韩家军,张俊部称张家军等。岳家军番号先后为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系以牛皋、董先等人所部义军为

  • 采石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诏。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金海陵王迁都开封,括马签兵。九月,发兵大举攻宋。宋淮西守将王权不战而逃,淮东守将刘锜也败退江南。两淮遂为金军占据。十一月,金军自采石(今安徽当涂

  • 粮长制

    明代为保证政府税收而实行的一项措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规定,每纳粮一万石为一粮区,由地方官选任田多的地主为粮长,正副各一人,负责征收该区税粮,每年七月督运到京。凡按时运粮到南京的粮长,

  • 西征之役

    五代时后周在统一战争中,攻取后蜀秦(今甘肃天水)、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凤(今陕西凤县)四州的战役。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率军西征伐蜀。周

  • 公亶父迁周

    周族在豳居住期间,受到北方戎狄部落的攻击,于是在其领袖公亶父的率领下往南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公亶父在这里建立城邑宫室,设置官吏,贬损戎狄风俗,奠定了周人国家的雏形,并且利用良好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