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

北魏建国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平城地处塞北,土地贫瘠,气候寒冷,农业经常欠收;加之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粮食供应常感不足。平城距柔然较近,受其威胁较大,而对于经略黄淮地区,又显得悬远。平城是鲜卑贵族聚集的中心,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很大。鉴于上述原因,孝文帝决定迁都。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六月,孝文帝以讨伐南齐为名,发兵二十万南下。九月,行至洛阳。时,阴雨连绵,孝文帝令各军继续冒雨前进。群臣惮于南伐,纷纷要求停止南进。孝文帝利用群臣不愿南伐的心理和大部文武将士已聚至洛阳的有利条件,遂宣布迁都洛阳。次年,完成迁都任务。鲜卑贵族中的保守派极力反对迁都。太和二十年,太子元恂阴谋逃返平城,被孝文帝毒死。同年冬,鲜卑贵族中的元老穆泰, 陆睿,秘密联络宗室元思誉等人,阴谋拥立朔州(今内蒙和林格尔北)刺史、阳平王元颐为帝,于平城发动兵变。亦被粉碎。迁都洛阳,终成定局。

猜你喜欢

  •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大论战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行机关刊物《民报》,积极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

  • 太平军北伐

    1853——1855年(咸丰三年至五年)太平军为夺取北京而进行的远征,亦称“太平军扫北”。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不久,便于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部北伐。林、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三京宰相府

    辽先后后置五东,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以五京为中心,分全国为上京道、西

  • 赖文政起义

    南宋孝宗时荆湖地区茶农、茶贩起义。南宋政府实行茶叶专卖和加重茶税的政策,江西、两湖等地的茶农、茶贩常因私卖私运茶叶遭到镇压,而与官府发生武装对抗。茶贩赖文政,又名赖五,乾道(公元1165年-1173年

  • 苏峻、祖约之乱

    东晋统治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王敦之乱后,明帝病死,幼子司马衍继位,是为成帝,其舅父庾亮总揽朝政。苏峻、祖约自视平乱有功,对庾亮心怀不满。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欲夺苏峻兵权。苏峻联络祖约,以讨庾

  • 十六府

    官署合称。隋设十二卫以领府兵,另设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计四府,不领府兵。该十二卫、四府统称十六府。唐前期亦有十二卫四府之设。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将各府统称为卫,遂有十六卫之称。参见“十二

  • 治安策

    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的削弱诸侯王力量的奏疏。西汉建立后,刘邦错误地认为秦因未封立子弟为枝辅,因而二世而亡。于是他在削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文帝时这些诸侯王壮大起来,对朝廷形成严重威胁。

  • 《春秋》三传

    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春秋》及其三传均为儒家经典组成部分。《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修订或著作,为春秋时编年体史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

  • 乌古迺联盟

    辽兴宗在位(公元1031年-1054年)时,女直(真)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在辽支持下,与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等部结为军事部落联盟,并被推举为诸部长。其下始设国相等职,以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处理联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