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福建独立

福建独立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早有革命党人从事活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福州成立同盟会支部,郑祖荫任支部长,林斯琛为总干事,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聚集革命力量。黄花岗起义,福建革命党人参加者甚多,之后又按同盟会中部总会的部署,准备与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并举,着手联络新军发动起义。福建新军原为驻闽湘军扩建而成,士兵多湘籍,同盟会员许崇智任第二十协协统,在军中宣传革命已有成效,这时同盟会支部又派湖南人彭寿松利用乡谊和哥老会的关系加紧进行策反工作,因而有大批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加盟。武昌起义、湖南响应消息传来,新军革命情绪高涨,福建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知军心已变,也决心反正归顺革命。革命党人决定于1911年11月9日(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发动起义,以许崇智为前敌总指挥,节制所有新军,攻占福州。咨议局中的立宪派人知新军发难在即,决议要求闽浙总督松寿交出权力,企图抢先攫取政权,被松寿和清福州将军朴寿拒绝。新军按计划发动武装起义,松寿和朴寿率旗兵负隅顽抗,经过激战,松寿兵败自尽,朴寿被击毙,大批旗兵投降,起义获得胜利。11月11日(九月二十一日)成立福建军政府,推孙道仁为都督,福建光复。

猜你喜欢

  • 分封制

    我国古代国君分封诸侯的制度,从西周开始实行。周人在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便利于对征服地区的控制,也为了拱卫周王室,乃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到征服地区,授予他们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使其按照周

  • 大计

    明代考核官吏的制度。对地方官吏的定期考核,叫做“大计”,也叫“外察”。孝宗时,规定外官(地方官)三年一朝觐,进行考察。其办法是, “州县以月计上之府,府上下其考,以岁计上之布政司,至三岁,抚、按通核其

  •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

  • 吕母起义

    新莽时海曲农民起义。天凤元年(公元14年),瑯邪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吕母之子吕育为县游侥,因小罪被县宰冤杀。吕母怨恨县宰,密聚宾客,规划报仇。散尽家财,结交豪俊少年,聚合百余人,入海中举义。招集亡

  • 区田法

    又称区种法。是把农作物种在带状低畦或方形浅穴内的一种园艺式的农作法。汉成帝时,汜胜之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汉代指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地区)提倡种麦,获得丰收。他总结三辅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 董才起义

    辽天祚帝时南京(今北京)地区爆发的农民起义。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正月,南京道易州涞水县(今河北涞水)人董庞儿(原名董才)聚众万余人发动起义,屡败官兵,对南京构成严重威胁。被辽廷诬称为“剧贼”。二

  • 河间之战

    隋末河北义军战胜隋官军的著名战役。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隋炀帝派右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率精兵三万南讨李密,并授权镇压沿路农民军。薛军行至河间(今河北河间)城南,驻扎于七里井,拟进攻河北

  • 中外纪闻

    清末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报纸。初名《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北京创刊。出到四十五期时,因与外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同名,被诘问,于是从四十六期起,即从12月16

  • 造作局

    宋官署名。北宋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奢靡无度。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三月,徽宗命宦官童贯置造作局于苏、杭二州,掌宫廷所需珍巧器物之制作。童贯等集中东南各地民间诸色工匠数千人,搜刮民间物料无数,制

  • 汪精卫刺杀载沣事件

    汪精卫,原名兆铭,广东番禺人,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批驳改良派的论战中,曾起过积极作用,颇受孙中山信任,成为同盟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同盟会领导的反清起义屡遭失败,汪精卫对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