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4年是中国旧历甲午年,故称中日甲午战争。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富有封建性与侵略性,极力鼓吹向外扩张,强烈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并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日本向外侵略的第一个目标是朝鲜。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亦称东学道)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一面劝诱清政府出兵,一面设立大本营,秘密下动员令,准备挑起战争。清政府上了日本的圈套,于6月(五月)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一千五百人赴朝。日本见阴谋得售,立即出兵朝鲜。7月23日(六月二十一日), 日军占领王宫,组织傀儡政权,并利用它宣布废除中朝所有商约,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所有清军。7月25日(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袭击护送运兵赴朝的中国海军。日本陆军从汉城出发,偷袭牙山清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七月一日)向日本宣战。聂士成部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主将叶志超却不战而逃,退往平壤。日军步步紧逼,经过平壤、黄海两次大战, 日军占领朝鲜全境,并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10月(九月)下旬, 日军分两路侵入中国辽东半岛,第一军从朝鲜北部渡鸭绿江,攻占安东(今丹东)直入辽宁腹地;第二军渡海由花园口登陆,直犯金州,相继侵占大连、旅顺。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一月)日军攻占山东半岛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人民和清军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抗战,屡创日军,但却无法扭转败局。腐朽的清政府在日本军事进攻和外交讹诈下,屈膝投降。经过美国的“调停”,1895年3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六日)李鸿章带领顾问美国人科士达,与日本全权代表首相伊藤博文、外务相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开始谈判,并于4月17日(三月二十三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日战争至此结束。从此,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猜你喜欢

  • 十五道

    唐代的行政监察区划。唐初,州县之数倍于隋开皇、大业之间,民少吏众,其弊颇多。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太宗命就山川形势,并省州县,分天下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即京

  • 二程理学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所倡导学说之统称。宋代思想家多以理(或“天理”)、气来论证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二程皆曾从学于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颢以“天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根本,于伦理上则体现

  • 共进会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部分同盟会员成立于日本的革命团体。首先由同盟会员焦达峰、张伯祥、邓文辉等人发起,于1907年8月(光绪三十三年七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会址初设于东京青山麻布区华群学会,后迁大

  • 朱一贵起义

    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朱一贵原为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因受到统冶者的迫害,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迁往台湾。他在台湾联络受压迫的群众,准备起义。清统一台湾后,派往台

  • 雉河集会盟

    捻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太平天国革命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淮河两岸捻军的遍地兴起。起初各支捻军各自为战, 互不统属,没有统一领导。在和清军及地主团练的艰苦斗争中,各支捻军感到有联合起来共同御敌的必要。1855

  • 河州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武胜城(今甘肃临洮)战役后,宋王韶乘胜率军攻占吐蕃首领木征所据之河州(今甘肃临夏)。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九月,木征依恃西夏援助,复据河州,不久又被宋军夺回。熙宁七年四月,西

  • 教军起义

    见“号军起义”。

  • 武卫军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荣禄奏准编组的军队。此军由荣禄节制,其下分左中右前后五军,董福祥所部甘军为后军,聂士成所部武毅军为前军,宋庆所部毅军为左军,袁世凯所部新建陆军为右军。荣禄于1899年6月27

  • 淮军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支封建地主武装。1853年(咸丰三年)翰林院编修李鸿章奉命在安徽帮助工部侍郎吕贤基办理团练,后被太平军击败入曾国藩幕府。1861年(咸丰十一年)在曾国藩支持下,在淮南六安、合肥一带募编

  • 两淮山水寨

    南宋初年淮南地区民间抗金义军据点的统称。金军渡淮南下,淮南东西路各地农民、渔民和部分由前线溃退下来的士兵,在洪泽湖、高邮湖、巢湖、缩头湖、鼍潭湖、大别山及大运河沿岸,构筑山寨水寨,组织抗金武装,打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