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朱梁三决黄河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时朱全忠正图消灭割据兖、郓二州的朱瑄、朱瑾兄弟,而李克用却发兵驰援二朱,屯于河北莘县。朱全忠一方面挑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反晋,另一方面又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决黄河为二支,阻挡晋兵过河。第二次发生于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时梁河阳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阵使谢彦章率兵数万猛攻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北),晋王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轻骑驰援。谢彦章遂决开黄河,㳽浸数里,以限晋兵。但李存勖仍率大军涉水过河,大破梁军。第三次发生于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时李存勖于魏州称帝不久,即挥戈南下,欲一举灭梁。梁将段凝毫无抵御之策,遂在滑州再次决开黄河大堤,使水东注曹(今山东荷泽)、濮(今山东鄄城)、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企图阻隔唐兵。朱梁的决河制敌之策未能克敌制胜,后梁政权在第三次决河不久,即为后唐所灭。而三决黄河,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此后,黄河改道灌入淮河,经常泛滥成灾,延及后世,贻害无穷。

猜你喜欢

  • 禅宗

    中国的佛教宗派。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北魏时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唐时以惠能为代表。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

  • 武帝治河

    汉武帝时对黄河决口的治理。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于瓠子 (今河南濮阳附近),流向东南的钜野泽,灌入淮河、泗水,泛滥成灾,危及十六郡。汉武帝使汲黯、郑当时主持堵塞决口,劳而无功。丞相田

  • 玄宗奔蜀

    安禄山攻克洛阳之后,遣兵西进,唐将哥舒翰兵败灵宝(今河南灵宝),潼关不守,叛军遂长驱直入。消息传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京城一片混乱,玄宗仓惶失措。为掩人耳目。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下诏亲

  • 李定国抗清

    清初张献忠余部的抗清斗争。李定国是陕西榆林县的农民,从十岁参加起义,张献忠死后,他坚持抗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以前,李定国、孙可望等向桂王表示愿与明政府联合抗清,遭到桂王政府的拒绝。后南明政府

  • 汉朝

    朝代名。包括西汉和东汉。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 不久又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

  • 夹河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的决战。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冬,晋王李存勖占据河北,遂兵锋南指,夺取黄河重要渡口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县北杨刘村)。次年春,梁将谢彦章反攻杨刘城,决黄河水以阻晋军,为晋军击败。尔后双

  • 政闻社

    清末立宪派的政治团体。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大感振奋,积极活动筹建组织,准备回国参加宪政。次年由梁启超、蒋智由、徐佛苏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政闻社

  • 北京兵变

    1912年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辞职时曾提出临时政府地点应设于南京,新任总统须亲到南京就职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项条件,企图借以约束袁世凯。孙中山一再催袁南下就职

  • 宋金太原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完颜宗翰所部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童贯逃跑,宋将王禀不顾朝廷割地献城诏书,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多次打退攻城金兵。金军在城外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