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时历
元代郭守敬以及王恂、许衡等人创制的历法。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曾任太史令、都水监等职。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天文学家,曾任国子祭酒、太史令等职。许衡字仲平,怀庆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初著名理学家,曾任国子祭酒、中书左丞等职。自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起,郭守敬等即受命创制新历。郭守敬等认为, “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于是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侯极仪、玲珑仪等十多种天文仪器,并在全国设置了二十七个天文观测台站,于至元十六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在此基础上,于至元十七年编成《授时历》,并于次年正式颁行。《授时历》抛弃了以往历法推算中的“上元积年法”,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以实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推算。它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这在我国历法史上是一个进步。《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实际周期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格里哥利历)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公历的创制早三百年。《授时历》对后世历法的编制有很大影响,明代的《大统历》实际上就是采用的《授时历》的数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