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变法运动高潮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争夺贷款,扩大对华投资,掠夺路矿权利,致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在成长壮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瓜分狂潮的刺激下,要求改革政治,抵御外侮,发展资本主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变法之必要并提出各项新政建议。第三次上书送到了光绪皇帝手中,光绪皇帝从救亡图强和同慈禧太后争权出发,逐渐倾向维新。1895年8月(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康有为、梁启超既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大力宣传变法思想;又成立北京强学会,团聚维新人士及清室官僚。11月(十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并出版《强学报》。翌年强学会被顽固派查封后,维新派又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任主笔, 《时务报》在变法运动中,发挥了时代号角的作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赶回北京,第五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愿,要求光绪皇帝取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并警告光绪皇帝,现在如再不变法图强, “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1898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八日)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应诏统筹全局摺》(第六书),断言“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并且提出“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几天之后,又上了第七书,提出仿效俄国,实行变法。4月(三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于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16日(二十八日)召见康有为,面询变法事宜,并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其专折奏事。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八月六日)三个多月中,维新派新政建议次第上达,光绪皇帝颁布了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一系列新政上谕。维新运动一开始就遭到慈禧太后及顽固守旧派的反对。6月15日(四月二十七日)慈禧太后胁迫光绪皇帝连下三道谕旨,罢黜光绪皇帝师傅、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解;规定二品以上大员授新职,要恭诣皇太后谢恩;委任荣禄为直隶总督、节制北洋各军。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旨在推翻“新政”、重掌清廷实权的政变,戊戌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猜你喜欢

  • 十二卫

    官署合称。秦汉始置卫将军,后渐分为左右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以总其事。东晋、南朝、北魏、北齐皆因之。西魏、北周则以十二大将军统率军队。隋炀帝置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武卫、左右

  • 湖北枪炮厂

    清末官办新式军用企业。1888年(光绪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枪炮厂,从德国订购全部机器。次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1890年(光绪十六年)遂将筹建中的广州枪炮厂迁至汉阳,增购机器,于1894

  • 郑躬起义

    汉成帝时广汉郡(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川北、甘南、陕南一带)农民起义。成帝时,统治集团荒淫腐朽,赋敛沉重,百姓饥馑,流离道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治今四川梓潼)钳子(亦称钳徒)攻破监牢,救出死罪

  • 四公子养士

    战国时,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魏有信陵君魏无忌,楚有春申君黄歇,都是贵族公子。他们担任将相,辅国持权,争相养士。孟尝君、春申君各有食客或宾客三千余人,信陵君有食客三千人,平原君亦有宾客数千人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

  • 京师同文馆

    见“同文馆”。

  • 鉴真东渡

    唐代扬州人鉴真和尚,是著名的律宗大师,为了传播佛教,于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邀请,筹备东渡日本。经过十余年的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后双目失明,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

  • 汉平南越

    秦末农民战争中,秦南海郡龙川(今广东龙川县西)县令赵佗,趁机拥兵割据,自立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派遣使者封赵佗为南越王。高后时,赵佗发兵攻长沙国,自称南越武帝。汉文帝派使者到南越,赵佗表示愿长为藩臣,

  • 内行厂

    官署名。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乃设内办事厂,即内行厂,由他亲自统领,比东、西厂尤为酷烈。武宗以前, 厂、卫分立,更迭用事。此时,东厂首领丘聚,西厂首领谷大用,锦衣卫指挥石文义,皆刘瑾死党,以致厂、卫合

  • 金匮之盟

    赵匡胤与其母杜太后决策传立长君的事件。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太后杜氏病危,弥留之际召匡胤及亲信谋臣赵普至病榻前,以后周立幼主柴宗训而未立长君导致失国为教训,遗嘱匡胤死后次第传位皇弟光义、光美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