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徐泗起义

徐泗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领导者为庞勋。又称桂林戍卒起义。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朝为防御南诏入侵,发徐(今江苏徐州)泗(今江苏盱眙)兵士八百人戍守广西桂林,约定三年替还。至咸通九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仍不肯发兵更代。戍兵许佶等怒杀都将,推粮料判官庞勋为首,结队北还。戍兵经湖南,沿江东下,过浙西,达泗州,众至千人。十月,攻克宿州(今安徽宿县), 开仓赈济,农民纷纷归附,兵变终演化为农民起义。庞勋自称兵马留后,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义军又克彭城(今江苏徐州),囚禁崔彦曾,声威大振。附近农民纷纷投义军。起义军迅速扩至二十万人,据有今鲁南、皖北、苏北广大地区,切断了江淮漕运通道。咸通十年初,唐派大将康承训率义成、魏博等镇兵,合沙陀、吐谷浑、达靼、契苾等部落兵,共十万人,前往镇压。义军奋勇抗击,在丰县(今江苏丰县)重创唐军。继而连战失利。后混入义军的地方土豪和守卫宿州的唐降将张玄稔相继叛变,致使宿州等地接连失守。九月,庞勋率义军万余人在蕲县(今安徽宿县南) 被围,全部壮烈牺牲。十月, 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临淮关)亦被攻破,守将吴迥突围后战死。该起义历时约一年。起义军余部则散处兖、郓、青、齐诸州之间(今山东省境内),后参加了黄巢大起义。

猜你喜欢

  • 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在位期间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 (一)官制方面,中央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最高政权机关。三省互相牵制,由内史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尚书

  • 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建立。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北魏进兵中山 (今河北定州)。后燕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镇守慕容德弃城南下, 公元398年,在河南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称燕王。次年,迁于广固(今

  • 八思巴字

    元代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又称蒙古新字。八思巴,吐蕃萨斯迦人。忽必烈即位后被封为国师,受命创制蒙古文字。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创制出蒙古新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作为法定的官方文字正

  • 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企图充当霸主,与楚国发生冲突。公元前638年,宋进攻倒向楚国的郑国,楚伐宋以救郑,两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已排好阵势,楚军正在渡河,宋将目夷对

  • 月氏西迁

    月氏,古民族名。秦汉之际游牧于今甘肃敦煌与青海祁连间,逐水草随畜迁移, 善骑射,兵达十万人。汉文帝时,冒顿单于攻破月氏,后月氏王又为匈奴老上单于所杀,因而被迫西迁,击走塞人,占有今伊犁河地区。后遭乌孙

  • 大东沟海战

    又名“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海战。1894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七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抵鸭绿江口大东沟,第二天上午,正待返航,突遇日本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所率舰队寻

  • 约法十二条

    李渊军进入长安后的临时约法。李渊在进军关中的途中,为收买人心,曾作过许多临时规定,如,废除所过离宫园苑,将宫女还其亲属;军队屯驻,不得入村落侵扰。攻长安之前, 曾约定,不得犯隋七庙,不得危害代王及宗室

  • 平定李锜

    德宗时,李锜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转任镇海(治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宪宗即位,欲削方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罢李锜节度使之职使之任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李锜称病

  • 李全起义

    金末鲁中红袄军农民起义,领导者北海(今山东潍坊)人李全,尝以贩牛马为业,长于骑射和舞弄铁枪,因号李铁枪。宋开禧北伐时,曾以弓手参加义军,配合宋军收复涟水(江苏今县)。继在潍州(今山东潍坊)、临朐(山东

  • 刘瑾专权

    武宗时,宦官刘瑾以及马有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八人皆得宠,人称“八虎”。其中刘瑾以内官太监,总督团营,又掌司礼监,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他的党羽布满朝堂,内阁大学士焦芳、曹元等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