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张鲁汉中政权

张鲁汉中政权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初平二年(公元197年)益州牧刘焉命五斗米道主张鲁,以督义司马的身份与被刘焉收买的五斗米道起义首领张修合作,消灭汉中太守苏固及南郑豪强赵嵩等势力。张鲁后来斩杀张修,并其余部,占据汉中。兴平元年 (公元194年),刘焉死,子刘璋软弱。张鲁脱离刘璋,正式建立政教合一的汉中政权。张鲁自号“师君”,初入五斗米道者为“鬼卒”,入道时间久并笃信道者称为“祭酒”,统领部众多而又有威望者称为“治头大祭酒”(亦称“理头”),知名首领或称为“都讲祭酒”。不置长吏,由“祭酒”, “治头大祭酒”等统领部众,管理教徒,处理政务。在“祭酒”的主持下,各地设置义舍,储放米肉,供行路者食用。民有小过,罚修治道路百步,犯大罪,原谅三次而仍不改悔者乃行刑。张鲁政权为汉中民众所拥护,势力日大,东汉皇朝遂使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中太守,通纳贡献。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进军汉中,张鲁举部降。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并封张鲁五子为列侯,张鲁汉中政权随告结束。

猜你喜欢

  • 督办军务处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作战的参谋总部。1894年11月2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五日)清廷设督办军务处,命恭亲王奕訢为督办军务大臣,庆亲王奕劻为帮办大臣,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为会办大臣。该处系临时机构,

  • 后秦

    十六国之一。羌族贵族姚苌建立。淝水战后,姚苌叛离苻坚,白雀元年(公元384年), 于渭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初元年(公元386年)四月,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姚

  • 蔡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封于周武王克商后,开国君为周武王弟叔度。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叔度因参加武庚叛乱,被周公放逐,其子蔡仲(名胡)复封于此。春秋时蔡为小国,常追随于楚。蔡灵侯时为楚所灭。三年后

  • 废王立武

    唐高宗废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参见“武周代唐”。

  • 东晋

    朝代名。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晋怀帝司马炽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建邺(今江苏南京)。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愍帝被杀消息传来,司马睿改称晋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

  • 摊丁入亩

    清代的赋税制度。又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将部分丁银摊入田粮征收。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人丁数为准,固定税额,以后“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丁银负担

  • 部族军

    或称众部族军。辽代由契丹本部和内属各部族所组成的地方军。太祖称帝前后,按照契丹族部落形式,重新改编所俘掠和降服的游牧各族,实行“合族而居,合族而处”和“分地以牧”的部族制统治。并令各部族以部落为单位,

  • 宣政院

    元代中央官署名。执掌全国佛教事务以及吐蕃地区军政。初名总制院,始置于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由国师八思巴兼领。至元二十五年,因其所掌吐蕃之地军民财赋事关重要,遂据唐代于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之例,改总

  • 陈州之役

    唐末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后与唐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和三年 (公元883年)五月,黄巢率十五万大军由长安撤至河南。前军大将孟楷一举攻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降其节度使秦宗权,遂连兵攻打陈州 (今河南淮

  • 北南宰相府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设,同掌佐理军国大政。各置左、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和知军国事等官。唯南府多以皇族四帐世预其选,北府多以国舅五帐世预其选。偶亦选用非皇族后族之人充任。又,册封皇太后由北府宰相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