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岐阳之盟

岐阳之盟

周成王召集诸侯举行的会盟。又称“岐阳之蒐”。《左传》昭公四年“成有岐阳之蒐”,蒐即检阅诸侯车马,岐阳即今陕西岐山南的周原。《国语·晋语》记载这次盟会的情况说,楚国作为荆蛮,被排除在盟会之外,只能帮助筹办盟会仪式并担当守卫燎火的工作。楚史研究中,常以此作为周王室及华夏诸侯对楚歧视的证据。

猜你喜欢

  • 太平军第一次西征

    1853——1856年(咸丰三至六年)间太平军为控制长江上游各省以确保天京而进行的西征。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率战船一千余艘溯江

  • 乡兵

    我国封建时代地方之民兵。其名称因时因地而异。一般为边战守,边耕种,不脱离生产。主要用于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别族压迫骚扰。多由当地地主豪绅直接掌握。宋承五代之制,建立乡兵,有弓箭手、士丁、弩手等多种名目。

  •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

  • 八思巴字

    元代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又称蒙古新字。八思巴,吐蕃萨斯迦人。忽必烈即位后被封为国师,受命创制蒙古文字。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创制出蒙古新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作为法定的官方文字正

  • 郑和下西洋

    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郑和(公元1375——1435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洪武时被阉入宫,历任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与副使王景弘奉成祖

  • 公车上书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汉朝时用地方举孝廉的办法征用士人,凡被举孝廉,政府用公车接送入京,后人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近年来有人认为“

  • 阿思本舰队

    一称阿思本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接受署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奏准委托回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购买英国兵船,以为进攻天京之用,先付六十五万两,买七只(四大三小)装备大炮的兵船。后又追加十五万两。

  • 李巴条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昭王求贤

    战国时燕昭王寻求贤才致燕富强的故事。公元前314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之机,攻破燕国,但在燕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下,齐军被迫撤走。赵武灵王闻听燕国内乱,乃召流亡在韩的燕王哙的庶子职,派人护送回燕。周赧王四年(

  • 海陵改制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 “疏忌宗室”,先后以“谋反”罪杀完颜秉德、唐括辩、宗本、宗懿、撒离喝、宗义等女真贵族,吸收一大批汉、奚、契丹、渤海等族封建士人参政,同时大力改革政治军事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