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官制改革

官制改革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时期为维持满洲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诏书,第二天就下令改革官制,企图假立宪之名,行中央集权之实。首先公布中央官制,主要是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改变一些部的名称,如兵部改为陆军部,户部改为度支部等;并增设至十一个部。各部的尚书,由旧制满汉各一改为每部只设一人,名虽“满汉不分”,但所任命的尚书中,汉官只有五人,满蒙贵族则占六人,特别是陆军、度支等重要部门皆由满人掌握。同时宣布各自省新军统归陆军部管辖,并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手中收回北洋陆军四镇的兵权,明显地表露出满洲贵族集权的趋向。接着,清政府又进行地方官制改革,意在削减督抚权力,由于受到大部分地方督抚的抵制,结果只作了较小的变动而收场。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又用明升暗降的办法,把当时权势最大的汉族官僚直隶总督袁世凯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内调为军机大臣,以排斥汉族官僚势力,加强满洲贵族集权。官制改革初步暴露出满洲贵族专政的意图,引起立宪派的不满,也加深了清政府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猜你喜欢

  • 大惕隐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置。掌皇族政教风化等事务。设惕隐(或译梯里己)总其事。其下有知惕隐司事、惕隐司事、惕隐都监等官。

  • 高庆裔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熙宗时,贵族宗翰、宗磐、宗干等握有军政大权而分立派别,互为政敌,明争暗斗异常激烈。熙宗锐意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改革,乃采取“以相位易兵柄”之术,解除了宗翰等人手中的兵权

  • 广东红巾军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东天地会众的反清武装斗争。1854年7月5日(咸丰四年六月十一日),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南海县佛山镇竖旗起义。李文茂、陈显良等在广州北郊佛岭寺起义响应。义军蓄发易服, 头裹红巾,世称

  • 布衣将相

    史家对汉初将相出身的概括。西汉初年,刘邦的部下除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外,多来自下层社会。如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曹参原为沛县狱掾;陈平幼年家贫,用席做门户;周勃以编织养蚕用的苇箔为生,并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

  • 太康失国

    启在确立夏后氏“家天下”的统治以后, “淫湎康乐”,过着淫侈的生活,背弃了民众的利益。启死后,子太康继立,仍不理民事,终日田猎游乐,他的五个兄弟也都起来争夺王位,夏王朝很快陷入分崩离析的局面。这时,夷

  • 俄法洋款合同

    一称“四厘借款合同”。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对日赔款向俄法两国借债。1895年7月6日(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四日)清政府与俄法签订《俄法洋款合同》,借款四亿法郎,约合白银一亿两,九四又四分之一

  • 中法简明条约

    即《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亦称《李福协定》。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爆发前后,清政府内部在战、和问题上争论激烈,权臣李鸿章等人极力谋和。战争正式爆发后数月之内,法军侵占了红

  • 拉萨条约

    清末英国强迫西藏地方当局非法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英国以边界和通商问题为借口,对中国西藏发动武装侵略。次年8月(六月)侵略军攻陷拉萨, 9月(七月)强迫西藏地方当局与之签订非法的

  • 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根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原则所制定的一整套维系各级贵族上下、尊卑、贵贱、亲疏关系的典章制度。礼是执行这套典章制度的具体礼节仪式,乐是配合礼仪所奏的乐曲。凡是贵族阶级所强调的道德规范,如忠、信、孝、悌、

  • 李接(楫)起义

    南宋孝宗时广西农民起义。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五月,容州陆川(广西今县)弓手李接(一作楫)利用宗教聚众起义。所至开仓赈济贫民,宣布蠲免十年民税,各地人民纷起响应,声势大振。设官分职,称“李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