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统一北方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建北魏。之后,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一带息众课农,发展生产, 并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许多游牧部落,国势渐强。登国六年,拓跋珪击灭匈奴族刘卫辰及其子直力鞮部,占领河套。登国十年,魏军大败后燕军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岱海),坑杀燕兵及文武将吏四、五万人,获兵甲粮货以钜万计。次年,魏步骑四十余万大举攻燕,夺取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又东出井陉,克信阳(今河北冀县)、中山(今河北定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占有河北。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国力大盛。珪子拓跋嗣即位后,于泰常元年(公元416年),夺得幽州;泰常七年,夺得青、兖二州(今山东益都、兖州);泰常八年,克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北),势及河南。嗣子拓跋焘即位后,于神䴥四年(公元431年)灭匈奴族赫连氏所建的夏国;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灭汉人冯跋所建的北燕;太延五年灭卢水胡沮渠氏所建的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的鄯善、龟兹、疏勒、焉耆、于阗、渴盘陁及东北地区的粟特、高丽、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都先后与魏通使贡聘。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拓跋焘出兵寿春(今安徽寿县)、钟离(今安徽凤阳东),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势极一时。此后,北魏与南朝的疆域,东部大体以淮河为界,惟时其南时其北而已。

猜你喜欢

  • 朱光卿、聂秀卿起义

    元末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朱光卿,广州增城县(今属广东)人;聂秀卿,惠州归善县(今广东惠阳)人。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正月,朱光卿在增城起义,建国大金,改元赤符。石昆山、钟大明等率众响应。元政府命

  • 经今古文之争

    儒家学派内部不同派系的斗争。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佚。汉初,除挟书之律,搜求古代典籍,儒家经典逐渐齐全。人们将凭记忆背诵,靠师徒口耳传授下来的五经,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作为教本,称为今文经,把

  • 郑躬起义

    汉成帝时广汉郡(汉代辖境相当于今川北、甘南、陕南一带)农民起义。成帝时,统治集团荒淫腐朽,赋敛沉重,百姓饥馑,流离道路。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广汉(治今四川梓潼)钳子(亦称钳徒)攻破监牢,救出死罪

  • 经界推排

    又名推排经界,简称推排法。南宋末年分区逐级检核官、民户田庄,厘定赋税的措施。南宋绍兴以后历次实施经界法,均遭官僚豪绅强烈反对与抵制破坏,成效甚微。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后,次年九月

  •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中央政府选择朝廷中“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本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在各地与其同籍的士

  • 周公东征

    周公平定武庚叛乱的战争。周武王去世后,弟周公旦摄政称王。商族残余势力武庚利用周统治集团内部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的矛盾,勾结对周公不满的管叔、蔡叔,联合东方徐、奄、薄姑等东夷部落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一时声

  • 韦后摄政

    中宗复位,韦氏为后。中宗昏庸懦弱,大权旁落韦后之手。她勾结武三思等, 专擅朝政,以从兄韦温等掌握大权,纵容其女安乐公主卖官鬻狱,并大造寺院道观,欲步武则天后尘,重演代唐之剧。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杀

  • 天下兵马大元帅府

    辽代最高军政机构。辽以北枢密院为主管军政的机构。但习惯上又往往以太子、亲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总领全国军政。置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为其办事机构,其下有大元帅府、都元帅府、大详稳司、诸路兵马统署司等机

  • 钦定西藏章程

    乾隆(公元1736年—1790年)年间,清政府为西藏地方政权所规定的最高法律。廓尔喀侵藏事件后,清政府决心整顿和改革西藏的政治与宗教制度。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廷命福康安会同八世达赖、七世

  • 广州新军起义

    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同盟几次运动会党失败后,转而以运动新军作为起义基本力量。1909年10月(宣统元年九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南方支部,责成广州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组织起义。原定次年2月24日(宣统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