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的六次战役。诸葛亮平定南中(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叛乱后,与孙权重新结盟,开始北伐曹魏,图谋中原。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兵从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出发,经祁山(今甘肃西和祁山堡)北上,进攻曹魏的南安(治今甘肃陇西西南)、汉阳(治今甘肃甘谷东)和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东南)郡,三郡吏民背魏降蜀。曹魏大将张郃迎击,与蜀军先锋马谡相遇于街亭(今甘肃秦安西北)。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不听副将王平劝告,弃城舍水上山,被张郃断水围困。蜀军溃败,马谡逃回。街亭失守, 蜀军心涣散,北伐据点丢失。诸葛亮撤兵回汉中,杀掉马谡,第一次北伐失败。同年冬,诸葛亮乘魏军攻吴,关中空虚,率兵北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南),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二十多日不下。蜀军粮尽,魏援军将至,诸葛亮被迫撤兵。第二次北伐失败。建兴七年,第三次北伐,大将陈式攻下阴平(治今甘肃文县西北)、武都(治今甘肃成县西北)二郡。曹魏大将郭淮截击蜀军,诸葛亮亲率军队至建威(今甘肃成县西北)阻击魏军,郭淮撤退。建兴八年秋,曹魏兵分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兵北上,驻屯城固(今陕西汉中北)赤坂,防御魏军。时秋雨连绵,行军困难,魏军退回。此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蜀军北出祁山,魏将司马懿驻屯上邽(今甘肃天水)、坚壁不战,诸葛亮调主力攻魏卤城(今甘肃天水、甘谷之间)。司马懿调兵卤城,仍据险不战。蜀军乏食,同年六月,被迫退兵汉中,魏将张郃率兵追击,被蜀军射杀。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他亲率大军十万,北出斜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占据五丈原(今陕西周眉县西南),与魏将司马懿相持于渭滨。为长久计,诸葛亮分兵屯田。尽管蜀军数次挑战,司马懿仍坚守不出,欲拖垮蜀军。同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蜀军遂退回汉中。诸葛亮六次北伐,传说为“六出祁山”。实际上仅第一、第四两次是从祁山出兵。诸葛亮北伐,虽然取得某些局部胜利,但就全局来看还是失败了。

猜你喜欢

  • 张献忠起义

    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公元1606年——1646年)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长大后去延绥镇(今陕西榆林)当兵。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率领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 自

  • 成祖削藩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朱棣虽一度恢复周、齐、代、岷诸王的旧封,但不久又废齐王,剥夺周王、辽王、岷王的护卫,将宁王从大宁卫(今河北平泉)徙封南昌,谷王从河北宣化徙长沙,后又废为庶人。同时还

  • 泰和律

    金章宗时颁行的一部封建法典。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七月,右司郎中孙锋与王寂、董师中等参酌时宜,兼采前代律书,编成《明昌律义》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十二月,又命尼庞古鉴、董师中、李敬义等在此基础

  • 建炎中兴

    指赵构称帝重建宋朝一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四月间,占据开封的金军立宋降臣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及后妃臣僚等三千余人北返,北宋灭亡。四、五月间,宋原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一部分残余

  • 练军

    清朝同治初年,鉴于绿营兵多已腐败无战斗力,开始从直隶省定额之绿营兵内挑选部分精壮士兵,依照湘、淮军制编营,增加饷额,加强训练,称为练军。以后各省相继仿行,编成练军,驻防于各地,作用实与防军相同。据18

  • 益州戍兵起义

    宋真宗时川峡士兵起义。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正月,益州(今四川成都)戍卒赵延顺等杀兵马钤辖符昭寿,驱逐知州牛冕,发动起义,推举农夫出身的都虞侯王均为领袖,建号大蜀,年号化顺,设官置署。攻占益州、汉

  • 太原起兵

    李渊起兵反隋之举。隋朝末年,炀帝昏庸残暴,朝野鼎沸,群雄蜂起。李渊身为隋朝重臣,早有取代隋朝之心。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南巡江都(今江苏扬州),李渊为晋阳宫监、太原(今山西太原南) 留守。

  • 史可法抗清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内部斗争激烈,朝政把持在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手中。镇守江北四镇的四个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左、黄得功在大敌当前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

  • 葵丘之会

    齐桓公建立霸权后,于公元前651年召集鲁、宋、郑、卫、许、曹等国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盟会。周天子也派宰周公前往,并赐齐桓公胙(祭肉)。这次盟会规定,凡同盟之国,不可壅塞水源,不可阻碍粮食流通,

  • 禹会塗山

    传说禹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在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淮河东岸)召集的夏、夷各部落首领的大会。据《左传》记载,参加大会的部落首领有上万人,并且在会上都以玉帛向禹朝贡,行臣服礼节。这次大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