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汉朝时用地方举孝廉的办法征用士人,凡被举孝廉,政府用公车接送入京,后人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近年来有人认为“公车”指的是官署,而不是乘公家车马应举之人,因此认为“公车上书”是指举人去官署上书请愿。清以前“公车”已指称举人。)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得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义愤填膺。康有为发动广东、湖南举人签名,于3月28日(三月三日)呈上一封《上皇帝书》,表示坚决反对签约。接着十八省举人在松筠庵集会,决定联名上书皇帝,推康有为代为起草。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六百多名在万言书上签名通过。在这份上书中,康有为以极其悲愤的心情,痛陈《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前三项为“权宜应敌之谋,非立国自强之策”,而变通旧法,才是“自强之策”,于是提出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和教民之法三项变法主张。又建议载撤冗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改革官制。于每十万户举出“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为‘议郎’供皇帝咨询”、“并准其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 “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饷事宜,皆令会议于太和门”,所有人员,岁一更换, “若民心推服”,可继续任用。总之,上书的内容既包括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要求,也包括了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要求。这次上书虽被都察院拒绝,未达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全文已辗转传诵,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为此刊印《公车上书记》,广事宣传。各省举人回到本省,也多少传播了这种言论,从而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要求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开端,康有为从此成为全国注目的维新派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 秦朝

    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西周时,秦只是一个附庸小国,春秋时逐渐壮大。战国末年,秦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朝廷设三公九卿,采分权制,互相制约,集

  • 李特起义

    西晋时益州流民起义。晋惠帝元康末年,天水(治今甘肃天水)、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北)等六郡受灾农民十余万口,流入蜀(今四川成都)地就食。益州刺史罗尚令流民限期返回故里。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李特在绵

  • 王薄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之一。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十月,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起义,自称“知世郎”,又做“无向辽东浪死歌”,避征役者多往归之。起义军活动于齐、济二郡(今山

  • 台湾建省

    指1885年(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事。清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至1875年(光绪元年)增至两府八县。道咸以来, 英、美、日、法等国连续大规模入侵中国,台湾成为“南洋之枢纽”,“七省之藩篱”。1874年(

  •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决战。正当晋文公图谋南下与楚争霸的时候,一度附楚的宋国倒向晋国。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出兵伐宋。宋告急于晋,晋移师进攻楚的与国曹。卫,迫使楚军北上。公元前632年

  • 阿睦尔撒纳之乱

    阿睦尔撒纳本为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与准噶尔部贵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准部贵族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协助下,夺得了统治权。但却遭到另一贵族讷默库济尔噶勒的攻击。达瓦

  •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曾乘势攻占福建等地,向大陆发展势力。“三藩”之乱被平定,郑经只好退回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死,长子郑克�ȴ

  • 晋作州兵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征收兵赋的制度。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至秦,派人回国,假君命赏给国人田地,在此基础上实行新的征收军赋的制度,以扩充晋国兵力,名之曰“作州兵”。对于“州兵”的性质,一说以州为单位征

  • 昆阳之战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地皇三年(公元22年),新市、平林和舂陵兵会合后,众达十万,遂立刘玄为帝,主力围宛城(今河南南阳),另派王凤、刘秀、王常等分兵攻取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

  • 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农民起义。捻军,原称捻党,或称捻子。捻党起于清朝初年,本为淮河两岸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反抗封建压迫的秘密结社,以后逐渐扩展到山东、河南、苏北等地。捻党成员有农民、盐贩、船夫、渔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