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乃颜之乱

乃颜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蒙古诸王乃颜发动的武装叛乱。乃颜系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塔察儿国王之孙。其分地以哈刺哈河(今哈尔哈河)流域为中心,据辽东大部。乃颜自恃地广人众,图谋起兵反叛。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忽必烈置东京行省,以加强对辽东的控制。乃颜等东路诸王多不自安。至元二十四年,乃颜联合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王胜纳哈儿、哈丹等,举兵反叛,企图与海都相配合,对忽必烈东西夹击。海都则答应率十万大军前来汇合。忽必烈闻讯,一面命伯颜进据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以防海都东来,一面亲统蒙汉两路大军,由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进,讨伐叛军。双方激战后,乃颜兵败出逃,被追获处死。其余党势都儿兵败投降。哈丹窜逃高丽(今朝鲜),最后兵败自杀。乃颜之乱平定后,忽必烈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猜你喜欢

  • 治安策

    汉文帝时贾谊提出的削弱诸侯王力量的奏疏。西汉建立后,刘邦错误地认为秦因未封立子弟为枝辅,因而二世而亡。于是他在削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文帝时这些诸侯王壮大起来,对朝廷形成严重威胁。

  • 孟子周游列国

    战国中期,儒学大师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国人)曾带着车子数十乘,学生数百人,游说于列国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凭孟子的名声,所到国家,国君们都馈赠黄金,供给衣食,听他的议论。孟子

  • 吴汉入蜀之战

    东汉初年平定巴蜀割据者公孙述的战役。新莽时公孙述任导江卒正(即蜀郡太守)。后举兵割据巴蜀, 自立为蜀王。建武元年(公元25年),在成都称帝,号成家,建元龙兴。建武十一年,光武帝刘秀派岑彭、吴汉率师入蜀

  • 吴起变法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

  • 金丹教起义

    清光绪年间热河人民反对洋教和封建压迫的武装起义。外国传教士在热河勾结蒙古王公和地方官吏欺凌人民。1891年(光绪十七年)4、5月间,热河建昌教民恃强向各铺户“借粮”。平民徐荣、林玉山等往教堂说理,徐荣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

  • 马嵬驿之变

    唐玄宗奔蜀途中,随从将士杀宰相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死杨贵妃事件。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弃长安奔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马嵬坡),将士饥疲,众皆愤怒,认为安禄山反叛由杨国忠引起,遂怒杀杨国忠,

  • 司马迁作《史记》

    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少年受父亲司马谈影响,诵读古文,拜师求学。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梁、楚、齐、鲁、巴、蜀、燕赵等地,考察名胜古迹, 山川物产、风土民情,访求先人轶事掌故。元封三年(公

  • 太平军北伐

    1853——1855年(咸丰三年至五年)太平军为夺取北京而进行的远征,亦称“太平军扫北”。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不久,便于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部北伐。林、

  • 安抚使司

    官署名。简称安抚司。隋炀帝时始有安抚大使之号,为行军主帅之兼职。唐前期地方有战争或天灾损伤,派大臣巡视安抚,也往往加以安抚使之衔。后期则不复置。宋初诸路有用兵等事,则以朝官出任安抚使。后渐成定制,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