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英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

简称《烟台条约》或《芝罘条约》,又称《滇案条约》或《中英会议条款》。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13日(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由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于烟台(芝罘)。共十六款,附加《另议专条》。主要内容: 自1877年起五年内,由英国派员到云南“大理府或他处相宜地方一区驻寓,察看通商情形”;双方派员商订“滇省边界与缅甸地方来往通商”章程;清方赔偿马嘉理案及1876年以前中英间各案共计关平银二十万两;中国各地“有关系英人命盗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中国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商埠,大通、安庆、武穴、陆溪口、沙市为停泊码头;各口租界内免收洋货厘金(鸦片除外),未划定租界的各口应予开设行栈;英人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中国西藏转赴印度,也可由印度进入西藏。是约签订以后,清政府立即予以批准。英国实际享受了它的利益,但并不满足其中有关鸦片税收问题的规定,迟至1885年(光绪十一年)才和《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一并批准。通过这个条约,英国进一步攫得了侵入中国云南、西藏地区和其他多方面的特权。

猜你喜欢

  • 平阳之战

    北周、北齐问进行的一次大战。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初四,周武帝宇文邕督军十四万五千人伐齐,主力直扑晋州治所平阳(今山西临汾),齐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督军拒守。周武帝不顾自身安危,亲临城下督战,城

  • 柳条边

    清初在今辽、吉两省,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亦称柳墙。清入关后,把东北视为祖居圣地,列为禁区。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是满族“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其最早的根据地。清初,关内斗争形势复杂,阶级矛

  • 北齐

    朝代名,北朝之一。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高欢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称皇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其疆域,东至今辽宁大凌河东、山东半岛,西以今白云鄂博、包

  • 陈洪进纳土

    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人少势弱,为对付吴越、南唐的侵凌,而主动靠近宋朝,接受其节度使封号, 称臣纳贡。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入朝宋太宗,又为保持自身地位,上表献其二州、十四县地,受到

  • 文景之治

    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敝。文帝、景帝时期,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实行“轻徭薄赋”, “约法省禁”, “与民休息”各项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较大发展。当时土地垦辟,人

  • 榆园人民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之初鲁西曹州榆园人民的反抗斗争。首领有任七、张七等。农民军以濮州、范县为根据地,活动于朝城、观城、郓城、城武等县,凡数百里,众号百万。利用榆林作掩护,并掘地道,不时出入,屡败官军。顺治五年(公

  • 筹安会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在袁世凯授意下,由杨度出面拉拢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严复等发起组成。该会标榜以“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二者孰适于中国”、“以筹一国之治安”为宗旨的学术团体,

  • 刘渊、石勒反晋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率部众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定都离石。后来有石勒、王弥等人前来归附。石勒率众三万,转战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汲郡(治今河

  • 槜李之战

    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楚败,吴人攻入楚郢都,而越则乘吴后方空虚,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卒,吴王阖闾乘机兴师伐越。越王勾践迎战,两军战于槜李 (今浙江嘉兴

  • 四镇之乱

    唐德宗时四个方镇的叛乱。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节度使之职,代宗欣然同意。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上表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