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道路。起自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越河西走廊至敦煌。汉代自敦煌以西分为南、北两条道。北道由敦煌至玉门关西行,越过盐泽(今罗布淖尔),沿天山南麓,经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到疏勒(今新疆喀什),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可达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奄蔡(约在今咸海至里海之间)等国。南道由敦煌到阳关西行,沿昆仑山北麓,经于阗(今新疆和田),到莎车,过葱岭,可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地区)。安息(今伊朗东北部及苏联土库曼一带)等地。南、北两道在木鹿城(今苏联土库曼共和国马雷市以东的巴伊拉姆阿里市附近)相会为一路。由此向西,可达地中海东岸。隋唐时又开辟了一条新道,由敦煌经伊吾(今新疆哈密)至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沿天山北麓西行, 经轮台(今新疆米泉)到怛罗斯(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江布尔),由此向西可至地中海,向南行可达波斯(今伊朗)和大食(今阿拉伯地区)等国。隋唐时把沿天山北麓的路称为北道,沿天山南麓的路改称中道,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的道仍称南道。南、中、北三道是丝绸之路的千线,构成了中西方交流的大动脉。当时由此道西运的多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因而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运丝织品还有取道于海上者。汉代从番禺 (今广东广州)等地开航,经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到身毒(今印度),由身毒转西方。隋唐时,中国船队西航到波斯湾,由此向西运至欧洲、非洲。元明时代,中国船只抵达了非洲东海岸与红海沿岸。因主要运输的也是丝绸、瓷器等物, 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亚、非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