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征南唐

三征南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先后三次亲征南唐。显德二年(公元9 55年)十一月,柴荣命宰臣李谷率军进攻南唐。南唐中主李璟命大将刘彦贞统兵二万赴援寿州(今安徽寿县),另派大将皇甫晖等率兵三万屯定远(今安徽定远东南),以为后援。周军自正阳(今安徽寿县西)渡淮,连败唐兵,包围寿州。次年初,柴荣自汴京(今河南开封)亲往督师,在正阳东大败唐军,斩杀其主将刘彦贞,旋乘胜连下滁(今安徽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江苏泰州)、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诸州。显德四年初,柴荣因周军久攻寿州不下,再次渡淮督战。时寿州粮尽,处境危急。南唐皇弟李景达自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急遣兵数万赴援,进屯寿州城北紫金山,又筑甬道直抵寿春(即寿州城),以运粮储。周军先断其甬道,隔绝寿州城内外唐军联系,尔后大举出击紫金山,歼敌五万,俘其主将边镐、许文稹等。李景达逃归金陵(今江苏南京)。遂克寿州。同年底,柴荣又三征南唐,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下濠、泗(今江苏盱眙)、楚(今江苏清江南)、扬等州。显德五年初,南唐乞和,愿献江北庐(今安徽合肥)、舒、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新州)四州之地;并献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银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另岁输贡物十万。战争遂告结束。三征南唐的胜利,使后周共获南唐江北淮南之间十四州、六十四县之地,从而提高了中原王朝的声威,为后周北伐攻辽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

  • 葵丘之会

    齐桓公建立霸权后,于公元前651年召集鲁、宋、郑、卫、许、曹等国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盟会。周天子也派宰周公前往,并赐齐桓公胙(祭肉)。这次盟会规定,凡同盟之国,不可壅塞水源,不可阻碍粮食流通,

  • 阿思本事件

    参见“阿思本舰队”。

  • 海陵迁燕

    金建国后一直以完颜部女真肇兴之地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为统治中心,经营东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女真族封建化,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锐意与女真旧俗决裂,把汉族地区作为统治重心。天德三年(公

  • 三辅

    西汉管辖京畿地区的职官。西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部),统治京畿的长官初沿袭古制称内史。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和都尉,始有三辅之称。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辖长安等十

  • 太平军第一次西征

    1853——1856年(咸丰三至六年)间太平军为控制长江上游各省以确保天京而进行的西征。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率战船一千余艘溯江

  • 法显取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法显赴南亚等国取经事件。法显三岁出家为僧,笃信佛教。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当时的后秦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越葱岭,经阿富汗到达印度。他历游印度各地,足迹曾到释迦牟尼的

  • 南凉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秃发即拓跋乌孤建立。秃发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以廉川堡(今青海乐都东)为都城。太初元年(公元397年),改称武威王。徙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乌孤死后,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

  • 内史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隋文帝改称内史省,炀帝又改称内书省。其长官为内史监、令。旋废监。内史省与尚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为隋代最高政务机构。唐初沿置,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称中书省。

  • 内朝官

    又称中朝官。西汉前期,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丞相均由开国功臣列侯担任,统领百官,总理政务,位极尊隆。汉武帝为提高皇帝威权,削弱丞相权力,一反惯例,任用布衣公孙

  • 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末期鲁国孔丘。其学说是,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崇尚“礼乐”和“仁义”, 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其思想核心是“仁”。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