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军事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高级长官,主监察,兼管重要文书图籍。西汉时丞相缺位,往往以御史大夫递补。东汉以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刘秀以西汉后期大臣专政为戒,因此“政不任下,虽设三公,事归台阁”。实权操于官位较低的尚书台。唐宋沿袭东汉旧称,但三公并无实际职务。明清复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为大臣的最高荣衔。九卿是中央政府各行政机构的总称,亦为秦朝所创立。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奉常,汉改称太常,司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汉改称光禄勋,负责守卫宫殿门户。卫尉,负责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太仆,掌管皇室车马。廷尉,汉景帝时改为大理,掌刑罚,为全国最高的司法官。典客,汉景帝改为大行令,武帝又改为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汉平帝时改为宗伯,掌管宗室亲族事务。治粟内史,汉景帝改为大农令,武帝又改称大司农,主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管山海池泽的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魏晋以后由尚书主管各部行政,九卿只管一部分事务,职任较轻。明以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卿为九卿。清以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为九卿。

猜你喜欢

  • 罗布藏丹津叛乱

    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年间青海地区的叛乱。十七世纪移住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被噶尔丹征服。清军战败噶尔丹后,和硕特部酋长达什巴图尔降清,被封为亲王。达什

  • 五军都督府

    官署名。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分领全国卫所,掌兵籍和军政。但军队征调权属兵部。

  • 哀牢内属

    汉代哀牢人分布在今云南西部地区,经营五谷蚕桑,能织造精美丝织品和麻织物。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哀牢王贤栗(或作扈栗),向汉越雋郡太守郑鸿请求内属。光武帝刘秀封贤栗等为君长。从此,哀牢每年来京师朝

  • 犬戎灭周

    周幽王即位后,任用虢石父为卿士,使朝政混乱,诸侯叛离。同时继续扩大宣王末年造成的和姜氏之戎(即申戎,又称西申)的矛盾,废弃申侯的女儿申后和太子宜臼(即周平王),改立自己宠爱的褒姒为后,立褒姒子伯服(一

  • 休养生息

    西汉统治集团为了恢复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实行清静无为、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史称: “汉兴之初, 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汉书·循吏传》)在田租方面

  • 粮长制

    明代为保证政府税收而实行的一项措施。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政府规定,每纳粮一万石为一粮区,由地方官选任田多的地主为粮长,正副各一人,负责征收该区税粮,每年七月督运到京。凡按时运粮到南京的粮长,

  • 三国之一。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子丕袭爵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改元黄初,国号魏,都洛阳。曹丕即魏文帝。曹魏疆域包括今淮河流域以北的中原地区和秦岭以北的关中、

  • 武胜城战役

    宋夏间一次重要战役。西夏梁太后与外戚乙埋执政后,采纳汉官景询建策,谋发兵控制河西地区。天赐礼盛国庆四年(公元1072年)闰七月,出兵进攻吐蕃所据之战略要地武胜城(今甘肃临洮)。吐蕃首领瞎药战败,正欲弃

  • 柘皋之战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1140年)五、六月间金军于顺昌(今安徽阜阳)溃败后,退守开封。南宋赵构秦桧急命诸路宋军撤还。兀术遂会合两河金军与旧部十余万众回师南下淮西,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庐州(

  • 郭子兴起义

    元末江淮农民起义。首领郭子兴,定远(今属安徽)土豪,当地白莲教首领。常散家资,结壮士,很有影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起义者以红巾为号,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