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萧颖士

萧颖士

【生卒】:717—760

【介绍】:

唐代散文家。字茂挺,号萧夫子、文元先生。颍州(治今安徽阜阳)人,郡望为南兰陵(治今江苏武进西北)。开元二十三年(735)与李华同榜进士及第,授金坛尉,因故未赴任。开元末,授桂州参军。天宝元年(742),补秘书省正字。其时裴耀卿席豫张均、宋遥、韦述皆先进,器其材,与钧礼,由是名播天下。奉使括遗书赵、卫间,淹久不报,为有司劾免,留客濮阳。于是尹徵、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柳并等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于天宝五载(746)回到京城,待诏阙下。任集贤校理。天宝八载(749),因得罪李林甫而被降职为广陵参军事,写《伐樱桃树赋》以刺之。次年,东下维扬赴任时,已看破世情,准备去隐居。天宝十载(751),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传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往来鄂、杜间。天宝十二载(753),任河南府参军事,直至十四载(755)暮春。安史之乱爆发,南奔避难,于次年在江陵入山南节度使源洧幕。至德元载(756),入淮南节度使李琦幕,为掌书记,兼扬州府功曹参军。乾元二年(759),相国诸道租庸使第五琦欲请萧去当副手,但萧于此年冬天去嵩条迁先人之坟而授职未成事实。下年初殁于汝南旅途中。颖士思想以儒家为主,既宗经崇儒,又倾心老庄。自称:“仆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人,魏晋以来,未尝留意。”在史学上,重视《春秋》三传,排斥《史记》、《汉书》。文章与李华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柳古文运动之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赞其“才略志节,皆过于人,不但如晁氏所云,文章根柢,固不仅在学问之博奥也”。《旧唐书》称其“词锋俊发”。其文以《赠韦司业书》、《伐樱桃树赋》为名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有散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〇著录《萧茂挺文集》一卷,仅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全唐文》存文两卷,《全唐诗》存诗一卷。事迹见唐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祭萧颖士文》,新、旧《唐书》本传。姜光斗、俞纪东各有文考颖士事迹。

【生卒】:709~760,或谓708~759

【介绍】:

字茂梃,行十,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新、旧《唐书》有传。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间,历秘书正字、集贤校理,以不屈于李林甫,数遭贬黜。至德初,山南节度使源洧辟掌书记,洧卒,流寓金陵,授扬州功曹参军,世称“萧功曹”。后客死汝南逆旅,门人私谥“文元先生”。颖士高才博学,乐闻人善,以奖掖后进为己任,以是名播天下,号“萧夫子”。日本国遣使入朝,自言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颖士尚古文,自谓“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赠韦司业书》)。文章与李华齐名,号“萧李”。与李华、颜真卿等共倡古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萧茂挺文集》,《全唐诗》存诗1卷又3首。

猜你喜欢

  • 禅流

    即禅河。古印度河,传说佛祖曾沐浴于此河。后因称修习禅定之境界。郑惜《奉和幸大荐福寺》:“紫云成宝界,白水作禅流。”

  • 于允元

    【介绍】:见于頔。

  • 杨齐哲

    【介绍】:一作杨齐悊。长安四年(704)为洛阳县尉。余不详。《全唐诗》存《过函谷关》诗1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补1首。

  • 张籍王建诗选

    李树政选注。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11月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重版,为刘逸生主编《中国历代诗人选集》之一种。15.4万字。本书选录张诗55首,王诗71首,以乐府为主,兼及近体;所选均为张王

  • 羊谏卿

    【介绍】:见羊士谔。

  • 于敬之

    【介绍】: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高宗时在世。官江宁县令。《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所附小传。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介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颔联。二句写久别重逢之喜,抓住乍相见的一刹那,纤细入微而又脉络清晰地再现了乍相逢时又惊又喜的情感变化。范晞文曰:“久别倏逢之意,宛然在目,想而味之,情融神会,殆如直述。

  • 郑卫

    春秋战国时郑国、卫国的民间音乐。《论语·卫灵公》篇认为“郑声淫”。后喻指靡靡之音。司空曙《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 冯唐

    汉代冯唐仕文帝时年已老,犹为中郎署长。景帝时为楚相,免官。武帝时冯唐九十多岁举为贤良,但已不能再作官了。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后因以“冯唐”、“冯唐老”为年纪老迈或慨叹生不逢时之典。杜甫《垂白》

  • 吕母

    王莽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瑯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市)人。其子为县吏,犯小罪,县令杀之。吕母聚门客入海招集徒众,自命为将军,引兵攻海曲,杀县宰以祭其子。吕母死后,其徒众分入赤眉、青犊、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