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赞著。1980年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印。是编共分六章,系统地研究了安史之乱对唐代社会及对杜甫本人的影响。作者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也是文学由浪漫转向现实、由贵族至平民的重要契
宋王洙编。为今日传世杜集之最早者。《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杜甫集六十卷、小集六卷。”至北宋已不可复见,仁宗宝元间王洙始取秘府旧藏及他人所有之杜集裒为20卷,当时是否刊梓,无由闻见。至嘉祐四年,有苏
【介绍】:南唐时人。曾任司门郎中。与徐铉有唱和。《全唐诗》收《和徐舍人九月十一日见寄》诗1首,此诗又误收于徐铉名下,题作《和司门郎中陈彦》。
不料。杜甫《赠李十五丈别》:“不闻八尺躯,常受众目怜。”
指越王勾践。王铤《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越王空置千年迹,丞相兼扬万古名。”
见“骇鸡宝”。
【介绍】:唐代诗人。字梦周。福州连江(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长庆四年(824)有诗吊韩愈。大和九年(835)为宰相王涯、李固言所知,献诗于朝,授邕管经略使从事。其后曾为河南府新安县尉。大中初尚在世
“鲁”和“鱼”字因形近往往容易传抄讹错。《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因以“鲁鱼”指文字错讹。亦指学习、辨认文字。刘禹锡《秋萤引》:“
繁盛与衰萎。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文体名。指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魏晋以后到唐代前期,骈文占主导地位。西魏苏绰仿《尚书》而作《大诰》,时人将这种效法先秦散体文而写成的文章称为“古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等为了反对当时流行的代表浮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