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敦煌歌辞

敦煌歌辞

诗体名。敦煌遗书内保存着大量流传于西北地区的民间曲辞,曾被整理者称之为“敦煌曲子词”、“敦煌曲”、“俗曲”、“小曲”或“词”,名目繁多,称谓不一,且容易与后代词曲的概念相混淆,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任半塘主张把敦煌遗书内的“曲子词”之类的作品统称为“敦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歌辞十二类,其中有六类明确定为“歌辞”,敦煌遗书所藏唐五代的曲子词之类作品,同《乐府诗集》所称“歌辞”在格调、体式上有很多相近相似之处,故而才有“敦煌歌辞”之一体。目前已发现和整理的包括专集《云谣集杂曲子》和散见于一百五十多种唐人抄本的敦煌歌辞,总数已达一千三百余首,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遗产。敦煌歌辞的创作时代不可详考,只能依据敦煌藏经洞的历史推测这些歌辞大约创作于唐五代时期,有些可能是盛唐时期的作品。敦煌歌辞绝大多数不知其作者,仅少数留有作者姓名,而这些作者大多是中原作家。就保存下来的敦煌歌辞来看,这些作品大都源自民间,内容丰富,能够比较真切地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敦煌歌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抒情的作品,缠绵坦率,幽思洋溢;一般的作品,信口信手,出语自然”(阴法鲁《敦煌曲子词集序》)。歌辞作者还比较注意运用浪漫化表现手法,想象优美,构思奇巧,造意新颖,比喻贴切自然,夸张生动有力。佛曲歌辞描绘佛国世界,更是虚幻缥缈,写冥间地狱,益发怪诞不经,也各有特色。敦煌歌辞是由汉魏六朝乐府诗至宋元词曲之间的过渡桥梁,为晚唐五代和两宋词的兴盛繁荣开辟了道路,它的发现也为探溯词曲的起源、发展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猜你喜欢

  • 许身

    ①自许。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②许由之身。泛指隐逸生活。白居易《和郑元及第后秋归洛下闲居》:“云衢日相待,莫误许身闲。”

  • 子路

    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路在任卫大夫孔悝邑宰时,在贵族内乱中被杀害。后或以“子路”为咏战乱之典。孟郊《乱离》:“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

  • 乔师望

    【介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生卒年不详。乔知之之父。高祖时,娶庐陵公主,为驸马都尉。贞观二年(628)为游击将军。二十年(646)为夏州都督。显庆三年(658)授凉州刺史。上元二年(675)官

  • 扈载

    【生卒】:922—957【介绍】:字仲熙,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进士。曾任校书郎、监察御史、水部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新、旧《五代史》有传。长于写赋颂碑赞。《全唐

  •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介绍】:王维作。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这首诗是王维及友人送赵都督赴代州,分韵作诗,得“青”字韵而作。诗中描写赵都督率军出征的雄壮场面,称扬了他忘身报国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重武轻文、立志边功

  • 无弦琴

    没有弦的琴。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用为闲适归隐之典。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司空图《书

  • 茯苓

    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可入药,有镇静、利尿等功效。《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故后常借以咏松树以及隐士或修道者。戴叔伦《赠鹤林上人》:“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刘商《酬道

  • 讨论

    ①指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谈说。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讨论穷义府,看核披经笥。”②指寻访探求山水佳胜。孟翔《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兼寄李吏部包秘监判官》:“奇状出蔽蔓,胜概毕讨论。”

  • 星轺

    使者所乘的车子。亦代指使者。李昌符《送人入新罗使》:“鸡林君欲去,立册付星轺。”

  • 试律诗

    即试帖诗。启功《诗文声律论稿·律诗的条件》:“唐代科举考试用五言六韵,计十二句,称为‘试律诗’。”参见“试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