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编撰。全书共八十一卷,载录1150位唐代诗人的诗篇及有关本事、品评资料,搜罗可谓宏富。明人胡震亨盛赞“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唐音癸签》卷三一)《唐诗纪事》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的王禧刊本。王氏历时23年校刻此书,用功颇勤。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楩和张子立又据王禧本分别翻刻。洪楩本即今流传的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万有文库》本亦据洪本。崇祯五年(1632)又有毛氏汲古阁刻本。1913年罗元黼校刻存古书局刊本,即以汲古阁本为底本。1916年丁福保又刊印上海文明书局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新校点本。该本以洪楩本为底本,而以汲古阁本及《全唐诗》、《全唐文》和有关唐人诗文别集、《两唐书》、各种唐宋笔记、小说、杂著等参校。每卷之后都附有“校记”,对于错字、脱文,有所订补的,均一一作了说明。书末附《唐诗纪事人名四角号码索引》,颇便检索。该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又出新1版。最值得提出的,是王仲镛著《唐诗纪事校笺》,该书由巴蜀书社于1989年8月出版,分上、下册,全书145万字,蔚为壮观。校笺本以洪楩本为底本,以明、清以下刻印诸本及《全唐诗话》参校,同时尽可能探讨本书资料来源,力求征引原书,以作刊正文字,校补缺脱之依据,寓校雠于笺证之中。引书时,适当照顾资料的完整性,以补计氏节录过简之失。凡诗中脱字、脱句、脱段,均一一找出依据,予以补齐。其异文有参考价值者,亦酌加甄采。校笺以一人为一单元,依次编号,置于每人之下。书前有王氏所撰《前言》,详述版本源流及整理经过。书末附录历来校印诸本序跋及《四库提要》与余嘉锡辨证。并附全书人名索引,甚便检阅。该书校笺精审,是目前有关《唐诗纪事》最完备的校笺本。

猜你喜欢

  • 李之芳

    【生卒】:?—768【介绍】: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曾祖为太宗第七子,之芳以宗室子得官。累历驾部员外郎、齐州司马、殿中侍御史、右司郎中、工部侍郎、黄门侍郎兼剑南节度采访使

  • 石鼓歌

    【介绍】:韩愈作。这是一首歌咏石鼓文的长诗。石鼓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刻在十块鼓形石上,故名石鼓文。所刻书体为大篆,即籀文。刻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杜甫、韦应物等均有诗题

  • 娃宫

    即馆娃宫。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上。白居易《登阊门闲望》:“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 鹰风

    《汉书·五行志上》:“立秋而鹰隼击。”后因以“鹰风”指秋风。王勃《饯韦兵曹》:“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 马云奇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大历四年(769)、五年(770)间客居长沙,与怀素交往酬唱。作品湮没多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于敦煌发现《怀素师草书歌》及《白云歌》等共十三首。王重民、

  • 纵然

    即使。罗邺《洛水》:“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

  • 夏虫疑冰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本谓只生存于夏天的小虫,不知道冰是什么东西。后遂以“夏虫疑冰”喻指人目光短浅或见识不广。唐彦谦《中秋夜玩月》:“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 汉郎

    指董仲舒。董仲舒曾官博士,助汉武帝确立儒学之统治地位,深受后世儒学家推崇。亦泛指儒生。杨巨源《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繁戏徒过鲁儒目,众欢方集汉郎心。”

  • 诗律

    诗学术语。指诗歌的声律和声律要求。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八注:“《后汉·钟皓传》:以诗、律教授同郡陈寔。胡夏客云:《汉书》本言诗与法律,用为诗律体,

  • 更漏子

    词牌名。因温庭筠所作多咏更漏而得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上片二、三句用仄韵,五、六句用平韵;下片前三句用仄韵,末二句用平韵,凡四换韵。温庭筠有《更漏子》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