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易安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为梁超然主编《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11万字。全书分唐诗内在的音乐系统、唐代的乐诗和声诗、唐代诗化的音乐、唐代的舞乐与诗歌、唐代的歌唱家与诗人、唐代的音乐标
见“凿壁偷光”。
孔子弟子子夏曾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南朝宋何尚之立学聚生徒,四海学子慕道来游,王球赞其“西河之风不坠”。后以“西河风味”喻指良好的教学风尚。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南纪改波澜,西河共
山名。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杜甫《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
【介绍】:杜审言作。一作《发湘江》。此为神龙元年(705)作者流放峰州(在今越南境内)途经湘江时作。湘江为诗人旧游之地,今流放极南荒远之地而经此,抚今思昔,不胜悲感。末二句“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
【介绍】:李商隐五律诗《风雨》颔联。上句用风雨中飘零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触物兴感;下句实写青楼豪富自顾管弦歌吹,尽情享乐。一寂一喧、一苦一乐、一冷一热,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两幅对
①归向西方。谓回家乡。语出《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孟郊《感怀》之五:“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②谓得道成仙。刘威《送元秀才入道》:“空有缄题报亲爱,一千年后始西归。”
律诗除双句末一字平声外,第三、五、七句末一字分别用上、去、入三声,即构成四声递用。如崔颢《行经华阴》,首句入韵,与各双句末俱用平声庚摄字“京”(庚)、“成”(清)、“晴”(清)、“平”(庚)、“生”(
指匡衡。《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张宴注及《西京杂记》认为“鼎”乃匡衡少时字鼎,故后以“匡鼎”指匡衡。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恳谏留匡鼎,诸儒引
指东汉寇恂和邓禹。二人皆光武帝刘秀兴汉时的名臣。后因以代指对朝廷立有功勋的辅佐良臣。杜甫《述古三首》之三:“吾慕寇邓勋,济时信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