麹斌造寺碑
碑铭。清宣统三年(1911)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后移置乌鲁木齐。1928年至1944年间遗失。《新疆图志》金石录收有录文,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收到募本和校记。麹斌系高昌王族,任高昌宁朝将军。碑建于延昌十五年(575)。两面碑文,共2300余字,有高昌王、世子等高级官吏共同署名。述高昌土地、职官等项制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可补文献记载之阙遗。
碑铭。清宣统三年(1911)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后移置乌鲁木齐。1928年至1944年间遗失。《新疆图志》金石录收有录文,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收到募本和校记。麹斌系高昌王族,任高昌宁朝将军。碑建于延昌十五年(575)。两面碑文,共2300余字,有高昌王、世子等高级官吏共同署名。述高昌土地、职官等项制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可补文献记载之阙遗。
书名。清洪亮吉(1746—1809)撰。16卷。书成于乾隆五十年(1785),刊于嘉庆二年(1797)。有《国学基本丛书》本,并收入《洪北江全集》。本书记载了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的疆域,国各一卷,以州为
原始社会初期一群女子与一群男子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形式。亦称伙婚、多偶婚、集团婚、普那路亚婚等。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最初阶段为血缘群婚,即任何男女可在同辈直系和旁系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近的异辈人中结为配偶,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即“欠对山” (380页)。
见“夜落隔归化”(1497页)。
辽朝对部分生女真人的称呼。辽统和八年(990),圣宗封女直阿海为顺化王后,生女真便有顺国女直和生女直部之别。居地史失记载,约在今牡丹江上游一带。辽在其地设女直国顺化王府,以其首领为大王管理其民。与辽朝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成化十三年(1477),首领南喇节入朝贡马及方物,赐衣服、彩缎等物。十八年(1482),族人沙刺肖等赴京师,贡氆氇、盔甲等方物,依例回赐。后,其族首领、宗教上层
①见“耶律抹只”(1314页)。 ②见“耶律道隐”(1322页)。
汉代羌人部落之一。以善建“笮桥”而得名。傈僳族先民。《华阳国志·蜀志》定笮县(即今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条款:“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巂,蜀曰邛,皆夷种也。”居今四川雅安、西昌及
西魏、北周、隋朝大臣。鲜卑贺若氏。先世为代人,后迁河南洛阳。北魏云州刺史贺若伏连孙,西魏右卫将军贺若统之子。刚果,有干略。初以功臣子,赐爵容城县男,累迁直閤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尚食典御。为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