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说昌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文王大钦茂(737—793年在位)之世,曾数次随使团聘日。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779)秋,随高泮弼访日,任通事。在日期间,因同行铁利部首领要求座次在其上,发生争执。日本太政官以其“远涉沧波,数回入朝”,应授以高班次,争端始平息。十二月,随高泮弼返归。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文王大钦茂(737—793年在位)之世,曾数次随使团聘日。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779)秋,随高泮弼访日,任通事。在日期间,因同行铁利部首领要求座次在其上,发生争执。日本太政官以其“远涉沧波,数回入朝”,应授以高班次,争端始平息。十二月,随高泮弼返归。
?—1790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号额尔克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玛木特玉素普次子喀喇玛特和卓孙,※布拉呢敦、※霍集占从叔父。早年被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
我国土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设计于1979年,经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198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土族文字方案“作为试验方案,先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慎重
书名。藏文原名《朗氏犀牛宝卷》,意译为《朗氏家族史》。约成书于明宣德六年(1431)。作者是朗氏家族成员※扎巴坚赞贝桑波。著于山南乃东孜寺。是书初以伏藏形式出现,后掘出始为人知。分上、中、下3部。该书
拉祜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一种计量单位。过去拉祜族由于受汉族影响,其计量单位有不少与汉族相同。1“带捞”相当汉秤1小两,16“带捞”称“带哥一以”,相当汉秤1斤。
见“车师后城长国”(281页)。
书名。原名《国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编著。15卷。天历二年(1329)以前成书。集录元代前中期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始木华黎终刘因共47人墓碑、墓志、行状、家传,兼采他书可徵信的材料,加以剪裁、贯通,
即“觱篥”(2547页)。
?—1221金大臣。本名习烈。河北东路(治今河北河间县)算主海猛安人。女真族。徒单氏。武定军节度使府君奴子,母系金熙宗女。初充奉御。大定二十七年(1187),娶金世宗女息国公主,加定远大将军、驸马都尉
古代乐名。以源于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而得名。后传入中原,在南北朝和隋代,该乐依附于龟兹乐。唐代被正式列为十部乐之一。主要乐器有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帝王和八旗官兵沿古制以三春畋猎称此。乾嘉(1736—1820)间,帝王每于春日“谒陵”毕,驻跸于南苑,遂举行春蒐之典。故俗有春围、秋围之名。齐齐哈尔城水师旗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