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罗衣

高罗衣

?—1817

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首领。又名惹达。哈尼族。素以强悍著称,控制一方。19世纪初,发展为宗哈白氏领主(哈尼族)统治下的新兴地主。与朱申、高借沙(均哈尼族)及家庭塾师章喜、马哈扎(均外来汉族知识分子)等看到哀牢山东麓广大农奴受该土司苛派扰累,饥寒交迫,遂号召群众起来反对土司领主和清政府。嘉庆二十二年(1817)三月,自称“窝泥王”,封章喜为军师,朱申和马哈扎为副军师,高借沙为大都督,聚哈尼、彝族七八百人,举旗起义。率部从抛竹箐出发,向西挺进,连陷麻栗、新街、芭蕉岭等重要村镇,击败纳楼彝族土司普承恩,声震红河南岸。继东进,扫荡纳更、稿吾地区,攻克稿吾卡哈尼族土司司署,于逢春岭击杀土司龙定国,群众纷起响应,拥众1.6万余人。率主力沿红河北上,所向披靡。同年冬,直趋溪处、瓦渣土司境。溪处土司赵理战败投降,瓦渣土司钱瑾溃逃元江。义军进逼元江州城,直指临安府。清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伯麟亲率重兵镇压,派副将李国栋率师援元江,命游击方振奎从中路渡礼社江截击。与章喜率部拚死抵抗,屡创官军。后因众寡悬殊失败,与高借沙、朱申及章喜等先后被捕牺牲,仅马哈扎一人脱险,余部退往南掌。

猜你喜欢

  • 贺术也骨国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部落名。一说为“匈奴别部”的稽胡。北魏初居贺术山(在瀚海北),依山为部,以部为氏。南邻柔然。北魏永兴二年(410),为柔然可汗斛律吞并,融入柔然。一说贺术也骨简译为“贺术”,又译为“

  • 康僧渊

    晋代佛教高僧。原籍西域(康居?),生于长安。自幼出家,志业弘深,容止详正。能诵《放光》、《道行》、《二般若》诸经。晋成帝(325—342年在位)时,偕康法畅、支敏度等往江南布教,常以清约自处。后于豫章

  • 永安县

    渤海王国置。为东京龙原府庆州辖县之一,“永安”与“英安”音近,今有人认为县治故址即今吉林省珲春县西北英安村。辽太祖灭渤海后,迁其民于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北,仍用其原名置县治之,属辽降圣州。

  • 黄焕中

    1832—1911清爱国将领和壮族著名诗人。字尧文,号其章。广西宁明州人。壮族。出身清贫,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韬略,为人“品质纯正”,乐于助人,颇受乡里尊崇。青年时曾参加地方团练,后在家乡创办思齐

  • 更考

    布依语音译,意为“戴帽礼”,汉语亦称“戴假壳”。布依族民间传统婚俗。流行于贵州镇宁扁担山一带。旧时布依族青年妇女婚后有几年“坐家”(不落夫家)生活,男方为了使新娘早日过门长住,便用竹笋壳做一前圆后方、

  • 只卜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只不得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札穆图卫,并说清代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北50里有扎穆图河,另有扎穆图窝集,在宁古塔城北120里。

  • 匹裂

    契丹语音译。“木杯”、“木瓶”之意。宋人刁约于嘉祐元年(1056)出使契丹时,曾用汉语与契丹语交杂作《北语诗》,内有“钱行三匹裂”句,自注:“匹裂,似小木罂,以木为之,加黄漆。”

  • 嗣圣皇帝

    见“耶律德光”(1323 页)。

  • 二十二史札记

    书名。清赵翼(1727-1814)撰。36卷,附补遗1卷。乾隆六十年(1795)成书。作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耘松,号瓯北。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

  •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