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昌

高昌

①西域古地名。西汉在车师前国设高昌壁,为汉军营垒之一。东汉戊己校尉居高昌壁。历三国至东晋初,戊己校尉治所都在高昌(城)。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设高昌郡。后历为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重镇。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至和平元年(460)间为北凉残部所据。后来汉人阚伯周、张孟明、马儒、麹嘉及其子孙相继在此称王,即以高昌为都城。唐贞观十四年(640)置西州及高昌县,均以此城为治所。五代至宋,为高昌回鹘都城,又称西州。辽、金时称和州,元称哈剌火州,明称火州。遗址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阿斯他拉南之“高昌故城”。城三重。外城方形,周长5公里。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宫城居北。今尚存建筑基址多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西域古国名。北魏和平元年(460)阚伯周为高昌王,为汉人在高昌称王之始。太和五年(481)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后为国人所杀。当地人另立马儒为王。太和二十一年(497)或稍后,高昌人又杀马儒而立金城(今甘肃兰州)榆中人麹嘉为王。是为麹氏王朝之始。境内多汉人,制度拟中原。数传至麹伯雅,遣使朝隋,贡方物,娶隋华容公主为妻。其子麹文泰立,贞观四年(630)朝唐。贞观十四年(640),高昌王麹智盛降唐。唐列其地为州县。 ③西域古国名。即高昌回鹘(西州回鹘)。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被黠戛斯攻破,分三支从蒙古高原西迁,其中一支至高昌立国。北宋时屡贡方物。太平兴国六年(981),其王自称“西州外生(甥)师子王阿厮兰汗”,遣都督来献。宋遣王延德等使高昌。1001年以前,回鹘已向西分布至龟兹(今新疆库车)。1130年,耶律大石假道高昌回鹘西进。约1132年,该国成为西辽附庸;元太祖四年(1209)归降蒙古成吉思汗。元朝在其境内设官、屯戍。1324—1328年间,其地并入※察合台汗国。

猜你喜欢

  • 爱登里逻汨没密施俱录毗伽可汗

    见“忠贞可汗”(1414页)。

  • 阿旺扎西

    清代德格地区高僧。藏族。曾于西藏俄日寺学习经典,精通密法,通达五明,为清初德格著名之大德。康熙二十四年(1685),请白玛仁增创建德格五大寺之一佐钦寺,为西康著名之红教(宁玛派)寺院,不丹、尼泊尔之红

  • 元天穆

    ?—530北魏末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游击将军元长生子。善骑射。年二十,任员外郎。孝昌(525—527)中,以太尉奉使北上慰劳镇压六镇义军之广阳王元渊等。路经秀容川,结识尔朱荣,约为兄弟。未几,

  • 浑脱木

    即“浑脱”(1740页)。

  • 西夏陵园

    又称昊王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贺兰山东麓。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5公里。现存帝陵9座,陪葬墓100余座,陵邑遗址一处,石灰窑址数十座。1972—1976年宁夏博物馆调查发掘了神宗陵园,其中

  • 赵春梓

    ?—1813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澂子。父以病请休后,署理土司事务。及父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正式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理土司事务。嘉庆(1796—1820)中,因病离职返家休养,由子※赵

  • 关于杜尔本一卫拉特人的故事

    书名。一称“四卫拉特史”。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诺颜巴图尔乌巴什丘缅著。原著为托忒文。成书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书中叙述卫拉特各部源流、皈依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经过、喀尔喀乌巴什珲台吉攻掠卫拉特

  • 甫儿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富伦河卫。永乐八年(1410)二月,女真首领那溪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使坊河等二卫同时设立,以那溪等19人为指挥等官。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五虎林河流域。同年七月,

  • 耶律谷欲

    辽代史学家。字休坚。契丹族。六院部人。节度使耶律阿古只子。史载其性淡泊,有礼法,工文章。辽圣宗朝入仕,统和年间,为本部太保。开泰(1012—1021)中,渐迁塌母城节度使,以宜处霸州疑狱,获圣宗赏识,

  • 突骑施

    古族名、古国名。突厥之一部。原属西突厥※五咄陆部。首领※乌质勒,唐武后时渐盛。圣历(698—700)间,迁牙碎叶川(今楚河流域),以为“大牙”。以伊丽水(今伊犁河)的弓月城为“小牙”。下置都督20,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