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高昌

高昌

①西域古地名。西汉在车师前国设高昌壁,为汉军营垒之一。东汉戊己校尉居高昌壁。历三国至东晋初,戊己校尉治所都在高昌(城)。东晋咸和二年(327),前凉张骏设高昌郡。后历为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重镇。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至和平元年(460)间为北凉残部所据。后来汉人阚伯周、张孟明、马儒、麹嘉及其子孙相继在此称王,即以高昌为都城。唐贞观十四年(640)置西州及高昌县,均以此城为治所。五代至宋,为高昌回鹘都城,又称西州。辽、金时称和州,元称哈剌火州,明称火州。遗址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阿斯他拉南之“高昌故城”。城三重。外城方形,周长5公里。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宫城居北。今尚存建筑基址多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西域古国名。北魏和平元年(460)阚伯周为高昌王,为汉人在高昌称王之始。太和五年(481)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后为国人所杀。当地人另立马儒为王。太和二十一年(497)或稍后,高昌人又杀马儒而立金城(今甘肃兰州)榆中人麹嘉为王。是为麹氏王朝之始。境内多汉人,制度拟中原。数传至麹伯雅,遣使朝隋,贡方物,娶隋华容公主为妻。其子麹文泰立,贞观四年(630)朝唐。贞观十四年(640),高昌王麹智盛降唐。唐列其地为州县。 ③西域古国名。即高昌回鹘(西州回鹘)。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被黠戛斯攻破,分三支从蒙古高原西迁,其中一支至高昌立国。北宋时屡贡方物。太平兴国六年(981),其王自称“西州外生(甥)师子王阿厮兰汗”,遣都督来献。宋遣王延德等使高昌。1001年以前,回鹘已向西分布至龟兹(今新疆库车)。1130年,耶律大石假道高昌回鹘西进。约1132年,该国成为西辽附庸;元太祖四年(1209)归降蒙古成吉思汗。元朝在其境内设官、屯戍。1324—1328年间,其地并入※察合台汗国。

猜你喜欢

  • 牙库特

    即“雅库特”(2197页)。

  • 乔白郎

    北周时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首领。又称白郎。原为川路稽胡帅。武帝天和五年(570),乘开府刘雄出绥州(治今陕西绥德县),巡检北边之机,与同族乔素勿同等率众渡河迎战,为雄所破,事败。

  • 维孜尔

    阿拉伯语Vezir音译。原义为“肩负重任者”,是君主的顾问,引伸为“宰相”、“首相”。在中亚※喀喇汗王朝和塞尔柱王朝为中央最高行政官员,※叶尔羌汗国亦有此官职。

  • 伊勒登阿喇布坦

    ?—1688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车臣汗※诺尔布子。康熙二十年(1681),随父向清朝入贡。二十六年(1687),继父位嗣车臣汗。驻牧克鲁伦河北巴颜乌兰。次年卒,清遣侍卫阿南达往赙,时准噶尔

  • 排持

    见“哈烈”(1630页)。

  • 莫梭普

    珞巴族※民荣等部落未婚男青少年集体住宿的长屋。一般设在村寨中央,由同氏族人兴建。内分设多处火塘,每个火塘为一单位,由一有经验的青年负责管理事务。孤独老人、中年单身汉和来客均可在此寄宿,亦系村寨会议等活

  • 绥远协议

    《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关于绥远划界、交通、金融、贸易,派遣驻归绥联络机构等具体问题的协议》的简称。1949年6月8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和傅作义双方代表组成的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在北平协商签订。共6项17款

  • 哈撒儿

    见“合撒儿”(835页)。

  • 工贡麻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西南境,西与南面临黄河,北接同德县夏卜让千户部落,东南接瓜什则部落。“工贡麻”藏语“上部寺院”之意。相传清代该部是循化厅和日千户管辖的部落,居同仁列科合,地近隆务寺。同仁县隆务

  • 歌圩

    壮语称“窝坡”、“窝墩”、“欢龙洞”。壮族青年男女传统的娱乐与社交活动。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及云南文山州境内者,多有固定场所;其它地区无固定场所。多于春节期间及夏历三月三前后举行,其它重大节日或农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