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驯鹿

驯鹿

动物名。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俗又称“四不象”。分布于欧、亚及北美洲的北极圈附近。居住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养之作为交通工具。鄂伦春含义之一,即为“使用驯鹿的人”。今居于大兴安岭西北、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境内游猎的鄂温克人,仍饲养之。一般体长约2米,肩高1米左右。蹄宽大,悬蹄发达,善于在沼泽、深雪、密林中穿行。性温顺、耐寒,易于饲养和役使,是寒带森林地区的极好交通工具。能拉雪撬,也可驮运物品及供乘骑,一般可负重近百斤,日行20公里左右,使用时召唤即来,有“林海之舟”或“森林之舟”美称。夏天体毛深褐,冬毛棕灰。以地皮(苔藓)、嫩枝、谷类等为食。肉、奶皆可为食,皮可制鞋、衣、褥子等,茸角为贵重药材,也可制胶。《新唐书·鞠传》:“人豢鹿若牛马,惟食苔,俗以驾车”,知其被人类驯养,唐时已有记录,其供畜用的历史,当较此更早。今我国将其作为稀有家饲受到保护,除北京动物园饲养少量外,额尔古纳左旗的鄂温克人约养有千头。

猜你喜欢

  • 巴尔库勒淖尔

    见“蒲类海”(2319页)。

  • 山字形铜礼器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礼器。据推测,该器象征中山王统治权威。以青铜铸造,呈山字形,为中山国独有,说明白狄鲜虞人对中人城(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内山峰的崇拜,“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平时立于帐前,战时

  • 兴宗皇帝哀册

    石刻名。以契丹小字刻写的哀悼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石刻。刻于清宁元年(1055)。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L·Kervyn)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族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辽庆陵之中陵即永兴陵内掘出

  •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

  • 乌力吉吉尔格勒

    参见“锡尼喇嘛”(2365页)。

  • 格桑南杰

    ?—1792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四年(1779),继格桑丹增南杰任喇嘛噶伦,负责大昭寺修复工程。次年,参加六世班禅贝丹益希致祭灵塔仪式。故后仅称其为喇嘛噶伦,不称名。五十六年(1791),

  • 马穆哥

    见“穆特菲勒”(2560页)。

  • 吴达善

    ?—1771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雨民。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工部侍郎兼镶红旗满洲副都统。二十年(1755),授甘肃巡抚,寻赴巴里坤督理军需,赏戴孔雀翎。后三年,奏请

  • 竺叔兰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

  • 南夷书

    地方史书。明张洪(字宗海,江苏常熟人)撰。不分卷。永乐四年(1406),作者奉使缅甸至云南,参阅明朝统治云南以来之纪录,加以个人见闻,撮要成此书。所载为:元军入滇,赛典赤·瞻思丁开行省,梁王抗明,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