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褂
满族服饰。原为清代满族男子上衣,后流行各地。因穿在长袍、长衫之外,袖襟俱短,便于骑乘,故名。满族之初即有。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社会上层着此服,后服者日增,渐成一般便服。为短褂,长仅及脐,平袖及肘,两侧开衩,领、袖缘花边,分宽边与窄边两种。其制,以黄马褂为贵,非皇帝特赐,不得穿着。有长袖、短袖、宽袖之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袖口均为平口。对襟马褂中间开襟;大襟马褂,右边开襟,四周有异色边缘,属便服;琵琶马褂,右襟短缺,与短襟袍相似,也叫“缺襟马褂”,不同时代,颜色、装饰、面料等均有所不同。此外,还有一种翻毛皮马褂,即毛朝外马褂,始于乾隆,盛于嘉庆。皮毛贵重,属达官富人之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