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启西

马启西

1857—191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宦教徒,精心研究伊斯兰教译著。光绪十七年(1891),在家乡西凤山下设私塾授徒,讲授儒家经典与伊斯兰教汉文经学著作《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归真总义》等,二十四年(1898),在旧城达子沟拱北,开设经堂,专门讲授伊斯兰教学理著作。二十七年(1901)脱离旧派,劝导教德经商务农,开拓洮水游荒漠地,正式成立道堂,并移居道堂过集体生活,共同劳动经营,逐渐形成为“宗教公社”。主张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传统文化阐扬伊斯兰教的义理;提倡发展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事业,使穆斯林积报学习 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一种穆斯林经济实体,即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穆斯林宗教公社。深得贫苦信徒拥护,遂成一派。因屡遭门宦势力和清政府迫害,后流亡中亚、新疆等地。宣统元年(1909),返临潭,将所传教派正式命名为“西道堂”。辛亥革命后,主张移风易俗,倡导男子剪发辫,反对女子裹足。河湟、逃岷地区的回、撒拉、保安等族群众纷纷加入,遂引起其他教派、门宦嫉妒和仇视。民国三年(1914)马安良受清帝臣僚长庚指派,以镇压白朗义军为名,诬其勾结白朗,杀害旧城回、汉良民,于7月11日(闰五月十九日),以大军包围西道堂,将其与兄弟子侄及教徒17人杀害。

猜你喜欢

  • 可黎可足

    唐代吐蕃赞普。即赤祖德赞,又名日巴坚。参见“赤祖德赞”(1014页)。

  • 御庄

    西夏皇室庄园名称。夏惠宗时期(1068—1086)在新占领的龛谷(今甘肃榆中县)、智固、胜如(皆在今甘肃兰州附近)等地,僻田耕种,置仓积谷。庄中筑城堡,置戍兵,用以保护仓储和监视生产劳动者。初时可能为

  • 忽石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实玛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十卫同时设立。十六年(1418)九月,阿都赤等来归,封为千百户等官。据考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左岸格林河口。

  • 五国相王

    战国时期白狄鲜虞中山国参与的五国称王事件。约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2),中山国利用齐、魏伐赵之机,※“引水围鄗”,力图夺取被赵国占据的鄗邑(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以千乘之国击败万乘之师,使赵国深以为耻,

  • 台郎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太兰卫,并说清代太兰冈与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西三十里老城)相近,清太祖努尔哈赤1585年败浑河诸部兵于此。

  • 烤土拨鼠

    古代蒙古族传统野味。土拨鼠,蒙古语称为“塔尔巴哈”,盛产于蒙古草原和新疆北部。今北疆的塔城,全名为塔尔巴哈台,即以盛产土拨鼠得名。肉可食,其毛皮“塔尔皮”是蒙古族地区重要特产,亦是对外交换的重要物资之

  • 昂邦章京

    亦作按班章京,满语音译。清初八旗内的显贵大臣。分职、爵两名:①职官名。后金天聪八年(1634),由职名总兵官改称。清顺治四年(1647)又申明,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等职,皆管兵官衔,授此官者即照此衔称呼

  • 元景山

    532—586北周、隋朝大臣。字宝岳。河南洛阳人。鲜卑元氏(拓跋氏)。魏安定王元燮孙,宋安王元琰子。周闵帝时,从大司马贺兰祥击吐谷浑,以战功拜抚军将军。后数从征伐,赐爵文昌县公,迁建州刺史,改封宋安郡

  • 班里

    见“缚喝”(2416页)。

  • 七族黄番总管

    清朝对裕固族首领的称号。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部落,各设正副头目,册封其总头目为“七族黄总管”,赐黄袍马褂和红顶蓝翎帽,并分授各部落头目以“守备”、“千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