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领民酋长

领民酋长

北魏至北齐时对一些部落酋长的赐号。唐人讳民为人,故也称领人酋长。领民酋长之“民”,指各酋长所统部落,不同编户齐民。又根据其实力、功绩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领民酋长等,在北魏统一战争过程中,许多部落酋长,慑于其军事威力及受优容政策的吸引,往往率领所部人口和牲畜,自动内属。北魏对这些归附诸族或部落,除少部分直接吞并或建州郡统辖外,大多数皆未设立州郡编户齐民,而是实行“修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之政策,即保持其原来的部落体制、宗教信仰,语言及风俗习惯,使各渠帅的权力地位受到尊重,继续“世领部落”,封以领民酋长之职,使之成为“附臣”。但须服从北魏等统治者的政治和军事需要,供应军马、粮食或率军从征。是时并、肆、汾、晋、定、安诸州之稽胡、蜀、丁零,北秀容川之契胡,朔州的匈奴,以及与魏同源之某些鲜卑部落,散处魏境,未同编户,世为酋帅,袭领部落,以达到“以夷治夷”之目的。后有的酋长徒有虚号,而无部民,与昔之拥部落而定居,世有其地者迥异。据《隋书·百官志》载,北齐之制“流内比视官十三等。第一领人酋长,视从第三品。第一不领人酋长,视第四品。第二领人酋长、第一领人庶长,视从第四品。诸州太中正,第二不领人酋长,第一不领人庶长,视第五品。诸州中正,畿郡邑中正,第三领人酋长,第二领人庶长,视从第五品。第三不领人酋长,第二不领人庶长,视第六品。第三领人庶长,视从第六品。第三不领人庶长,视第七品。”东魏、北齐时,领民酋长逐渐为领民都督所代。

猜你喜欢

  • 刘景兴

    近代伊斯兰教写经书法家。天津市人。回族。清末民初人。出身宗教世家。祖、父皆善写阿拉伯文经书。幼承家学,研习《古兰经》及阿拉伯文书法。刻苦努力,历年不辍。继承遗矩,博采众长,成一家风格。且毛笔、改兰书法

  • 锡林郭勒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以清代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5部10旗会盟于锡林郭勒河之地,故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南邻河北省,北抵戈壁,属高原地形,草原广阔。境内大部为畜牧区。清代直隶理

  • 阿吉阿允

    哈尼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信仰的鸡骨卜。遇事必以鸡骨卜吉凶,其法在鸡腿骨上的小孔内插入细竹签,以骨头上的小洞多少、竹签的倾斜度和所指方向,按求问的事项作出不同的解释。如问病情,以骨腿上洞少、竹

  • 秃忽鲁

    ?—约1328元朝大臣。又译秃鲁。蒙古克烈氏。湖广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次子。历任宗正府也可扎鲁花赤(大断事官)、中书右丞、司徒。武宗至大元年(1308),知枢密院事。二年,授中书左丞相。仁宗皇庆二年(

  • 曳落何

    见“拽剌”(1620页)。

  • 武童试

    清代八旗武科考试名目。凡八旗满洲旗人子弟和汉人应试,不论年龄大小,均称武童试。康熙二十六年(1687),准汉军应试。雍正元年(1723),京师开设满蒙武科,凡满蒙步甲、炮甲、马甲、九品笔帖式、库使、养

  • 满-通古斯语族

    又称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族。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包括中国境内的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和在历史上使用过的女真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

  • 漠北

    蒙古地区名。亦作幕北。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将高原分为南北两个地区。该沙漠带东起兴安岭西麓,西至天山东侧,约宽1000公里,长达2000余公里。此指大漠以北地区。昔匈奴曾据有漠南、漠北之地,汉武帝元狩四年(

  • 格米

    参见“根保”(1811页)。

  • 王国维

    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号观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上海,掌时务报馆文牍,业余入东文学社习日、英语,喜读康德、叔本华、尼采著作,思想颇受影响。后历在湖北农业学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