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顿渐之诤藏文残卷

顿渐之诤藏文残卷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原件见拉鲁所编《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823号卷子。公元792—794年,在吐蕃逻娑(今拉萨)佛教内部发生“顿渐之诤”,即顿门与渐门观点之诤,对于在赞普赤松德赞主持下的这场诤论,敦煌汉文伯字4646号卷子—王锡撰《顿悟大乘正理决》并序,己有详载。藏文823号卷子所记内容是汉文《顿虼悟大乘正理决》的一部分,似译自汉文卷子。此卷对研究汉文《顿悟大乘Ⅱ理意》及“顿渐之诤”在吐蕃佛教界的影响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 瑶里

    见“遥里”(2370页)。

  • 术伯

    见“出伯”(567页)。

  • 洞僚

    见“峒僚”(1646页)。

  • 巴懒尼雅玛

    见“巴拉人”(410页)。

  • 大元通宝

    元朝铜钱之一种。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二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八思巴字。一文准至大通宝十文、至大银钞一分。依古

  • 昭圣皇帝

    ①“长其国”首领侬存福的封号。详见“侬峒起义” (1462页)。 ②见“耶律隆绪”(1320页)。

  • 聚姑

    清代四川阿都土官。彝族。雍正六年(1728),随清兵征伐凉山彝民,擒献首领,以功授阿都正长官司(治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

  • 负担

    西夏军队中的随军杂役。为军卒中第三等。西夏男子15岁为丁,2丁中除1人为正军外,另一较弱者充任。在不同岗位配备不同战具。牧主、农主、帐门后宿、内宿后卫负担战具配备相同,有弓一张、箭20支、长矛杖1支;

  • 乌拉斯泰石人像

    因发现于新疆温泉县乌拉斯泰草原,故名。现存1个,石人面向南偏东30度,高出地面96厘米。是雕刻在一块长形砂岩上的1个人像头部,大目通准、颧骨高隆,蓄有八字形胡须,雕刻精细大方。系6至9世纪突厥人遗物。

  • 阿庐朵里

    即“阿鲁敦”(1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