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鞑靼

鞑靼

①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又作达怛、达旦、达靼、达达、塔坦、塔塔儿等。原为突厥人对其东室韦诸部的称呼。分布于今呼伦贝尔湖及克鲁伦河下游一带。唐代始见于史乘,突厥文《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称之为“三十姓鞑靼”、“九姓鞑靼”。受突厥统治。七世纪末,逐渐兴起,成为突厥的敌手之一。唐玄宗开元三年(715),联合乌护(铁勒)人与突厥作战。并乘铁勒人南徙入唐之机,逐渐西迁,深入至今色楞格河一带。突厥衰亡,回纥汗国兴起后,一度与八姓乌护联合抗击回纥,屡与磨延啜可汗争战,兵败,部分臣服于回纥(后改称回鹘)。唐末五代时,其势力已达今杭爱山地区。阴山鞑靼对中原王朝建有朝贡关系。两宋、辽、金时代,“鞑靼”(或作阻卜,阻䪁)一词狭义仅指塔塔儿部,广义则包括漠北诸部,为北边诸游牧部落之泛称。如蒙古等部称“黑鞑靼”,汪古等部称“白鞑靼”,森林狩猎部落称“生鞑靼”。辽代,鞑靼诸部大多受辽朝统治,遣使朝贡,接受册封,以至为辽保卫边塞或随从征战。女真兴起建立金朝后,又臣属于金,受金朝所置招讨司统辖,接受封号,每岁入贡。金末,一些邻近金境的强部曾与金朝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蒙古兴起时,鞑靼(达达儿或塔塔儿)本部分布于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与阔连海子(今呼伦湖)一带,分为秃秃黑里兀惕、阿勒赤、察罕、奎因、帖烈惕、不鲁恢等6部,共有7万户。同克烈、蒙古等部相结怨,争战不休。13世纪初为蒙古攻灭,成为蒙古民族一部分。宋、元时期,汉人通常不按蒙古的自称而以鞑靼(或达达等)之名称蒙古。俗称相沿,难以改易,以至泰定帝即位诏之汉译文中,也译蒙古地区为“达达国土”,译蒙古人为“达达百姓”。此外,西方通常将蒙古诸部以至中国北方诸民族泛称为鞑靼。 ②明朝对东蒙古的称呼。永乐元年(1403),※鬼力赤在东蒙古称汗,明朝始称其部为鞑靼。该部由大汗直接统治的各部落及拥护大汗的属部组成,游牧于漠南和漠北地区,其首领(大汗)为元室后裔,故被视为蒙古的正统。鬼力赤非元裔,不久被废,归政于元裔。至※达延汗统一蒙古前后,组合为※六万户。明末,被后金各个击破,统一于清。

猜你喜欢

  • 蒲速宛

    ①见“耶律棠古”(1322页)。 ②见“蒲速��”(2319页)。

  • 杨奇肱

    即“杨奇鲲”(974页)。

  • 刀斯郎

    ?—1388明代云南麓川傣族头领。又作刀厮郎。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内侵,至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为明军所败。旋受命充悉剌(敢死队)头目,率兵,号称30万众,象百余,攻定边。遭

  • 迁隆寨

    宋代壮族地区古镇。领地不详。治所在今上思县南部。元改寨为州,属思明路。明改为土巡检司。清因之,属南宁府。为壮族聚居区。

  • 额亦都

    1562—1621后金开国元勋。五大臣之一。满族。钮祜禄氏。世居长白山。阿陵阿巴颜孙,都灵阿巴图鲁子。童年,父母为仇人所害,匿邻人家,得免于难。年13,杀仇人,避居嘉木瑚(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姑母家

  • 阿姎白

    相传为白族石雕女性性器官崇拜物。指云南剑川石钟寺石窟第八窟正中莲座上供奉的女性生殖器雕像。又称“白乃”或“西匹乃”,意为婴儿的出生处,它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历史痕迹。千百年来,当地一直保留着对其烧香、跪拜

  • 马如蛟

    ?—1635明代大臣、诗人。字腾仲,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浙江山阴知县,有清操。崇祯元年(1628)授御史,劾罢魏忠贤党徐绍吉等。后出按四川,曾上书革积弊十事。八年(

  • 互助

    县名。在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北麓,与甘肃省为邻。西汉武帝时属临羌县,东汉至晋属西平郡(今西宁市)。南北朝时改西平郡为鄯州。随复属西平郡。唐置鄯州都督府,仍属鄯州,北宋时归唃厮啰政权管辖。崇宁三年(11

  • 犁汙王

    匈奴王号。又作犁汗王。已知汉代匈奴有4人享有此封号。(1)犁汗王。名佚。壶衍鞮单于(前85—前68年在位)时,率部驻牧今甘肃河西走廊以北一带。西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受单于命窥汉边,以酒泉、张掖兵

  • 刀奉汉

    明代云南大侯(南甸)傣族首领。宣德四年(1429),任大侯州(治今云南云县)知州。以大侯民复业者多,岁纳差发银250两。湾甸、镇康二长官民少,岁各纳百两。永乐(1403—1424)中,俱升为州,奏请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