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震国

震国

唐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名。一作振国。隋末,粟末靺鞨厥稽部首领突(度)地稽率部千余家徙柳城(唐称营州,今辽宁朝阳)内附;唐总章元年(669)高丽国亡后,附高丽的粟末靺鞨乞乞仲象(一说为大祚荣)所部,被唐徙营州,两部同住一地。万岁通天(696—697)中,因营州都督赵压榨,东北各少数民族强烈不满,契丹首领李尽忠乘势杀赵翙叛唐,武后调兵征讨。居营州的粟末靺鞨因参与变乱,惧究治,在乞四比羽和乞乞仲象率领下,渡辽河东逃。武后为瓦解叛乱势力,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皆不受。后乞四比羽被斩杀,乞乞仲象病死,仲象子大祚荣代父统众,在乞四比羽余部和散居辽东的高丽遗民支持下,且战且退,于天门岭(今哈达岭附近)大败唐军。时契丹和奚两族附突厥,联合抗唐,战事再起,通辽东之路被阻,大祚荣遂乘势于唐圣历元年(698)据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县附近六顶山)建国,称震国,自号震国王,建都奥东城(今敦化县敖东城),辖地2千里,有编户10余万,拥兵数万。为打破唐军进讨,遣使交突厥,并向突厥“请吐屯”官。疆域约有今松花江上游、牡丹江流域和图们江以北一带地。唐中宗复位后,对震国改取招慰之策,祚荣遂遣子入侍,臣服于唐。先天二年(713),唐派郎将崔忻摄鸿胪卿前往祚荣所在,册封其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以其所统为忽汗州,任命其为都督,祚荣亦去震国和靺鞨号,专称渤海。震国之号先后沿用16年(698—713)。参见“渤海”(2278页)。

猜你喜欢

  • 嘉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宪宗蒙哥第四子昔里吉之子晃火帖木儿于延祐五年(1318)始受封。其子火儿忽于泰定四年(1327)袭封。

  • 戊寅可汗

    见“树洛干”(1577页)。

  • 策冷工布

    清代四川下瞻对土司。藏族。康熙四十一年(1702),向清政府缴其前辈明代土司印信,授五品安抚使职,换给新印信,仍令管辖瞻对喇滚地方。雍正六年(1728),因下瞻对于川藏大道常有劫掠,清朝遣官兵弹压,清

  • 西宁招垦章程

    为承领青海西宁地方开荒之蒙、藏族制定之规定。清雍正十年(1732),青海办事大臣达鼐奏准试办农场后,百余年间,垦荒政令流于形式,群众自动垦殖,官方为避免纠纷,光绪十年(1884)禁止垦荒。三十四年(1

  • 候其伏代库者可汗

    即“那盖”(928页)。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之东。东接车臣汗部右翼中旗,西至布拉斡搜吉,南达什硼陀罗海,北抵本部中右旗及中右末旗。有佐领5。会盟于汗阿林盟。郡王固鲁什喜从子开木楚克,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属

  • 蒙古源流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音译《哈敦·温都苏鲁·额尔德尼因·托卜赤》,汉译作《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简称《珍宝史纲》,今通称《蒙古源流》。东蒙古鄂尔多斯部乌审旗※萨囊彻辰以蒙文撰写。成书于康熙元年(166

  • 刻木记事

    文字未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借以记录数字、事件、传递信息等的方法。或用木片、或用骨片、或用竹片刻划。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刻木向称之为“券契”。《列子·说符》:“宋人有于道得人造契者,密数其齿”。这

  • 桵懒

    见“萧蒲离不”(2002页)。

  • 金陵挤马

    元代蒙古宫廷祭祀习俗。蒙古大汗卒后,不封不树,即不积土起陵,树碑标墓,但派专人守护山陵,并进行祭祀。成吉思汗卒后,令※兀良哈万户世代守护其禁地。元代,自世祖以下已故诸帝山陵,各有酝都(宫廷盛载马乳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