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藏语音译。西宁管辖40族之一,即雍正时(1723—1735)达赖宣抚的阿里克40土司中的阿里克部落。原驻可可乌苏。东至多尔宗与察罕诺们汗界,南至纳克溪、色特尔布木,西至厄林汤奈,北至阿尔坦。初有百户2名,百长9名,属民919户。道光二年(1822)后,因内部不睦,部分迁居祁连县附近住牧,成为环海(青海湖)八族之一。另一部分迁居同德、河南等县。耕牧兼有。信仰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大部分属海北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藏语音译。西宁管辖40族之一,即雍正时(1723—1735)达赖宣抚的阿里克40土司中的阿里克部落。原驻可可乌苏。东至多尔宗与察罕诺们汗界,南至纳克溪、色特尔布木,西至厄林汤奈,北至阿尔坦。初有百户2名,百长9名,属民919户。道光二年(1822)后,因内部不睦,部分迁居祁连县附近住牧,成为环海(青海湖)八族之一。另一部分迁居同德、河南等县。耕牧兼有。信仰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大部分属海北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8案头。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蒙古国将领。又译脱伦、脱仑、脱(夺、掇)忽阑等。晃豁坛氏。※明里也赤哥子。原依附札只剌部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随父归依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宋嘉泰四年(1204),任扯儿必(又作阇
明代蒙古右翼永谢布万户喀喇沁部领主。又作白洪大哈、白忽台可汗等。孛儿只斤氏。※昆都力哈长孙,※摆三勿儿威正台吉子。驻牧于独石口以北的开平地区,拥兵2万余骑,颇有声势。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
见“沮渠牧犍”(1512页)。
①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分子”。又写作“份子”。引伸指分封的领地,包括分民和分地两部分,即一定数量的游牧民户和足资其生活的牧地、猎场。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将蒙古牧民作为“份子”分给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洞阔寺。在青海湟源县。清顺治元年(1644),由四世东科尔活佛多居嘉措创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乾隆元年(1736),由五世东科尔索南嘉措移建于今址。为与西康母
西夏军队之一种。在战争中俘获的汉人,抽其健壮勇敢者编为前军,称此。
?—567北周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武帝天和二年(567),乘延州(治今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总管宇文盛率众筑银州城(在今陕西横山县东党盆)之机,与同族乔是罗,结别部帅乔三勿同,欲举兵
?—1794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十一世孙,多罗郡王※璘沁长子。尚和硕和婉公主,封和硕额驸。因体弱,未袭王爵,以公爵在内廷行走,又在清字经馆译办经卷。乾隆二十一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