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羯田山
见“天山”(216页)。
见“天山”(216页)。
?—528北魏宗室。字儁兴。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中山王※元英之子。自员外郎迁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与从侄清河王元怿过往甚密。正光元年(520),怿被领军元叉
见“仁美”(315页)。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神石。旧时珞巴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在每个氏族的重要村子外,均设有一块巨石,凡出征进行氏族复仇和胜利归来的庆祝活动及氏族首领的任职仪式等,均在此举行
蒙古部名。也作吴喇忒。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哈撒儿)十五世孙布尔海率众游牧于呼伦贝尔,号所部为乌喇特,因地在阿噜喀尔喀,亦称阿噜蒙古。后金天聪七年(1633),归附后金,献驼马。曾随军征明及喀尔喀蒙
1934年,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即勐罕)召勐(土司)召玛尼罕,恃势强行勒索,并为国民党政府强征兵夫,激起人民不满。全勐傣族群众纷纷集会,杀牛盟誓,揭竿而起,要求减免派款,赶走召勐。召勐摄于人民压力,请
?—30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长子。史称其“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只能乘大牛车。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奉命统领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北。七年(2
?—191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字少白。初任县丞、知县,后以翼长从伊犁将军荣全备边。以白彦统结西宁回众进围哈密,奉命前往镇压,解沙山子围。光绪六年(1880),授巴彦岱领队大臣,迁
唐在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永徽元年(650)以平服车鼻可汗后置,析其众于郁督军山(又称乌德犍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北)。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隶单于都护府管辖。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准噶尔地名。位于楚河下游南岸。以地饶水草,旧为准噶尔讷默库济尔噶尔、巴图尔乌巴什、和通额默根三昂吉驻牧之地。清朝政府平定准部后,为哈萨克族所据,清后期为沙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