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敏道

阿敏道

?—1757

清朝官员。蒙古镶红旗人。图尔格期氏。世居察哈尔。员外郎阿吉斯子。雍正初,累迁二等侍卫。九年(1731),率巴尔虎兵百人赴巴里坤佐军征准噶尔。继与侍读学士查克丹统喀尔喀兵3千赴任。乾隆元年(1736),授镶蓝旗察哈尔总管。十九年(1754),加副都统衔。二十年,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阿睦尔撒纳叛,台站中断,受命督站台事,恢复驿递。二十一年,授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受命赴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招抚布拉尼敦、霍集占兄弟(大小和卓),被执。二十二年,谋脱归,未果,被杀。以功图形紫光阁,列为后五十功臣之一,加骑都尉世职兼一云骑尉。

猜你喜欢

  • 南宰相府

    见“宰相府”(1949页)。

  • 奥质部

    见“奥失部”(2252页)。

  • 鸡腿坛

    考古出土具有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其形细长似鸡腿,故名。有的上下器径近似,有的上粗下细。一般为直口,短颈,溜肩,平底。是盛水或奶的容器,反映了契丹的游牧生活。

  • 和林格尔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

  • 五拉

    唐代吐蕃对五种执事者的统称。藏文称“拉阿”。“拉”,原义为“高尚”或“上”,即后来意为“上师”喇嘛的“上”。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制订社会规范时,此“拉”字应做“首脑”解为妥。据《德乌佛教史》载,“五拉”

  • 马湖三十七部蛮

    宋代四川马湖蛮属下众部落名。乌蛮系统。总首领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分布在今马边县至雷波县地区。一般认为与彝族有密切关系。

  • 察哈尔正白旗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尔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理。是为总管旗。位于独石口外,东与北接察哈尔镶白旗,西与南抵察哈

  • 李若虚

    约1756—1824清代诗人。字实夫。四川成都人。回族。原籍浙江钱塘,幼时随父入川,为舅父马秋药所钟爱,因又姓马。好咏吟,文才出众,年虽弱冠,即有《梅蕉山房诗课》、《蕉缘轩诗抄》等作品问世。乾隆四十二

  • 合买

    德昂语音译,亦作汝买、户买。为分布在云南瑞丽、陇川等地“汝买”支系德昂族的自称。信奉小乘佛教中的※“润”教,可杀牲和饲养鸡、猪。其妇女婚后蓄发,上衣斜襟,筒裙和服饰颜色中以黑色最为明显,故被当地汉族称

  • 安的

    明代贵州水西土官。彝族。※霭翠、奢香之子。洪武二十年(1387),袭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即黔西、息烽、修文以西,普定以北,水城以东,大方以南地区)宣慰使职,贡马谢恩,被太祖誉之“最为诚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