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

?—645

隋末唐初东突厥贵族。又称李思摩、思摩。阿史那氏。咄六设之子,※启民可汗染干从弟。唐朝扶立之东突厥可汗,称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隋开皇(581—600)末,启民可汗附隋南下后,被碛北诸部奉为可汗,及启民可汗北还,仍去可汗号。历仕始毕、处罗、颉利三可汗,均任夹毕特勤。唐武德七年(624)八月,与突利可汗奉使赴唐议和,面见高祖李渊,表示愿与唐分踞中原、漠北,互不侵犯,“子子孙孙,永为蕃附。”受封为和顺郡王。贞观四年(630),与颉利可汗同为唐军俘获,以忠贞不贰,一心追随颉利可汗,受太宗褒誉,授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封怀化郡王。十三年(639)八月,受封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统突厥旧部,居于漠南,建牙定襄城(今山西大同),以大碛为界,北与薛延陀相接。以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左、右贤王,佐之。十八年(644),因受薛延陀侵犯,部众相率离散,复请迁部于胜、夏二州间,本人轻骑赴京,愿留宿卫,授右武卫将军。次年,随太宗东征高丽,中流矢,太宗亲为吮血,传为佳话。同年卒于京师,追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陪葬昭陵。

猜你喜欢

  • 萧抱珍

    ?—1166金代道士。为太一教之创始者。卫郡(今河南汲县)人。金熙宗朝,天眷(1138—1140)年间,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名曰太一教。皇统八年(1148),奉诏进宫,受赐观为“太一万寿”。入元,建太

  • 安树德

    ①(1886—1950) 国民党将领。字润身。山东德州市人。回族。明苏禄东王在华十五代孙。幼家贫,靠父卖水、打短工为生。1913年参加冯玉祥部,后随从入京讨伐张勋复辟帝制之辫子军,参与发动北京政变,以

  • 漂草杆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神判方法之一。在一口大铜锅中将水烧沸,由巫师将两根草杆并在一起放进水中,若草杆仍并拢一处没有分离,表明原告有理、被告无理,反之表明被告理直、原告理曲。解放前僜人常以此法断定事理不

  • 穴骨只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血古只”。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穴骨只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又,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两※抹里(相当于“乡”,

  • 万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据《新唐书·南蛮传》载:“万爽主财用”,即执掌财政经济、物资货品等事,类似近代财政部。主官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

  • 乙弗

    ①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又称乙弗勿敌国、乙弗国。晋代分布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之鲜卑秃发氏,南界吐谷浑。有部众万余落。因居青海,首领称青海王。风俗与吐谷浑相

  • 诺尔布班第

    ?—173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萨木多尔济长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袭札萨克多罗贝勒。赐牧塔尔弼克哩叶库布尔。四十年(1701

  • 吐谷

    ①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吐谷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抹里。②见“吐谷浑”(766页)。

  • 明代蒙古的贫民。亦作吗固。意为“坏人”、“劣等人”。是封建领主对部分贫民的蔑称。生活贫困,无力缴纳赋税(阿勒巴),为领主服劳役和兵役,受领主和上等平民(赛音库蒙)的歧视,社会地位低下。有的沦为领主的奴

  • 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

    元代宣政院对乌思藏属下萨迦本钦所授官职名。《元史》作乌思藏管民万户。约世祖至元五年(1268),元完成乌思(前藏)、藏(后藏)各地户籍调查,任命萨迦本钦为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赐印信,置万户府。历任本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