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门巴族

门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多数自称“门巴”,另有“主巴”、“勒波”、“学增”、“达巴”、“舍杜本”等带地域概念的称呼。该族源于古门隅土著居民立、丘、皮修木、那木修等众多部落及叶邦人、荣普人、布热白人、莫巴陇巴人与一些南迁藏族等民族长期融合形成。主要分布西藏东南部※门隅地区,部分分布在珞渝地区的墨脱、梅楚卡一带,少数散居在林芝东久山区。人口约4万人(1978),1990年实施人口普查的地区,有7475人。七世纪时即属吐蕃政权管辖。九世纪初至十六世纪中臧玛王子(即赤德松赞王的长子)之后裔曾被各地臣民迎请为首领,先后建筑了拉乌康巴、桑隆巴堆冬卡、平卡扎西岗、德让、夏打陇梅惹萨顶等20余个王堡,统治门隅各地。同藏族有着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联系。解放前属封建农奴制经济,受藏族三大领主统治。差赋、乌拉繁重,部分地区保留原始农村公社制残余。操门巴语,有多种方言,属汉藏语系缅语族。部分人通晓藏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部分人兼信本教。多禁忌。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为主,并兼有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家庭。善歌舞。民间文学丰富,有萨玛、嘎鲁、东三巴等民歌形式。生产以农业为主,产玉米、稻谷、龙爪稷、青稞、小麦、荞麦、高粱、辣椒、豆类、油菜、甘蔗、香蕉、桔子、桃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兼营林、牧和采集业。擅长竹藤篾编织、纺织及制木碗、石锅、造纸。衣服多用自织红黑色氆氇或棉麻土布缝制。嗜酒和辣椒。居石砌碉房与干栏式木竹结构楼房。解放后,错那县、墨脱县和林芝县门巴族聚居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59年废除农奴制,建立人民政权。六十年代末完成民主改革,各项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部分地区修筑了公路或马道,架设了水泥桥或铁索吊桥。建了水电站。有了学校、医院或卫生所、商业网点和金融机构。涌现了一批大学生和各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 千户

    ①吐蕃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东岱”,又译作千户所。约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诸“如”(“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是时吐蕃全境共设61个千户,具体分布

  • 嵬名山遇

    ?—1038西夏宗室。党项羌族。名惟亮。夏景宗※李元昊叔父。西夏建国初官左厢监军,与弟惟永同掌兵权。有勇有智,以李元昊谋侵宋,极力谏阻,不听。元昊恶其违己意,令其弟惟序举告其欲谋反。大庆二年(1037

  • 罗打鼓羌

    明代羌族部落名。分布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县北部。宋时即已存在。陇木长官司使祖先杨文贵曾随官军征讨之。宣德年间(1426—1435 ),将军陈怀、蒋贵又率兵镇压。万历元年(1573),该部羌人围茂

  • 夏国剑

    剑名。西夏人善铸剑,其剑锋利无比,至为名贵。宋朝文学家苏轼极为欣赏,命晁补之作歌赞扬,有“试人一缕立褫魄”,之句。俗谓“见血封喉”。宋人称:“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

  • 古禄格

    ?—1666清朝将领。蒙古族。土默特部人。原居海西女真叶赫部。及叶赫部为建州女真所并,归依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居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号楚琥尔。察哈尔部林丹汗攻占土默特后,遂归属察哈尔。天聪六

  • 忽汗城

    渤海国王城。清文献亦作“辉罕城”。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渤海镇东京城。亦为唐置忽汗州都督府、渤海上京龙泉府治所。王城原在“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唐天宝(742—756)中,渤海王大钦茂

  • 排食抛盏

    见“抛盏”(1057页)。

  • 忽儿海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异译忽鲁哈卫,《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十卫同时设立。后恼纳(又译早哈)、塔失叔侄争印,太宗以恼纳掌忽鲁哈卫,塔失掌弗提卫。据考治今黑龙

  • 青税

    扎卡提税中的一种。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将每年征收一次的※扎卡提税(牧业税和商业税),改为每年征收两次,春季牧草回青、牲畜产羔时征收的称“青税”;秋季时征收的称“白税”。

  • 木姐珠与斗安珠

    羌族神话史诗。羌族民间古歌《喜庆歌》中的一部唱段。分倔强公主、牧羊少年,龙池巧遇,赠发定情,大胆求婚,三破难题,火后余生,再次求婚,险遭毒计,创造幸福等10章。内容叙述天神聪明、美丽的三女大姐珠,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