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铁骊

铁骊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铁离,有时也写作铁甸。史书中有时以铁勒代铁离,或以铁骊代五国部的越里吉,是修史者之疏误。原为黑水靺鞨之铁利部,后被渤海兼并。辽天显元年(926)渤海亡后,遣使向辽纳贡,始称铁骊。辽代之铁骊与原铁利稍异,在渤海亡后不久,部分铁利部人被辽分散迁至今沈阳市西南、内蒙古翁牛特旗东的西拉木伦河旁和吉林省农安县等地;未被迁走者,稍西徙,居今黑龙江省伊春市附近,南至松花江中游北岸,辽代之铁骊即指此。关于其所在看法不一,或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地方;一说应在黑龙江省桦川、勃利、宝清到富锦、同江县一带,西与五国部接,后大多被辽迁到农安县城东北之万金塔;有说在今辽宁铁岭县境。自天显元年至天祚帝乾统元年(1101),累向辽贡鹰鹘、貂皮、马匹等物。辽在其地置铁骊国王府管理其民,又设黄龙府铁骊军详稳司统领兵事。常与兀惹部争战,并将俘获的兀惹户献辽。开泰元年(1012),曾向辽圣宗求得佛像一、儒书《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天庆四年(1114),其王回离保率所部归附女真。金天会八年(1130),首领突离剌受金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逐渐成为金代女真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 和连

    东汉时鲜卑首领。※檀石槐之子。汉灵帝光和(178—184)中,父死,代立。才力不及其父,因贪淫并断法不平,部众多有叛离者。后出攻北地(治今宁夏吴忠县西南黄河东岸),被射死。

  • 乌古孙奴申

    ?—1233金大臣。字道远。女真族。乌古孙氏。由译史入官,尝为监察御史曾劾罢中丞完颜百家。后为左司郎中、近侍局使。天兴二年(1233),金哀宗东迁,为谏议大夫、近侍局使、行省左右司郎中、兼知宫省事,留

  • 默啜

    ? —716唐代后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默咄、墨啜、斩啜。名瓌。阿史那氏。天授二年(691),兄※颉跌利施可汗骨咄禄病卒,以侄默棘连幼弱,遂自立为可汗。鄂尔浑突厥文碑称作阿波干可汗。长寿二年(693),为

  • 马可思

    1245—1317元代景教徒。汪古部人。贝尼尔之子。至元十五年(1278),偕苏马从大都(今北京)出发,往耶路撒冷朝圣。途经霍山、宁夏、和阗、喀什噶尔、呼罗珊至巴格达。一度驻留于阿德比尔附近的圣马·米

  • 撒鲁尔人东迁

    撒拉族历史上的一次大迁徙。蒙古国时期,居住在马鲁及撒拉克的一部分撒拉族先民撒鲁尔(意为“土著”)人,因不堪塞尔柱王朝(1055—1258)的压迫与歧视,取道撒马尔罕东迁,经吐鲁番、肃州到达西宁附近定居

  • 大金集礼

    书名。《千顷堂书目》谓是金明昌六年(1195)礼部尚书张玮等所进。凡40卷。今传本缺12至17、26、32等卷,10、11、18、19、27等卷,亦有缺失。是书载金初至金世宗大定27年(1187)以前

  • 文面濮

    古族名。见《新唐书·南蛮传下》。为汉晋时期※闽濮(即缅濮)、※躶濮之一部。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因其民有文面之俗,故称。汉晋时期与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

  • 怯薛

    蒙古语音译,又作“客失克”,汉译“宿卫”。蒙元时期护卫军或禁卫军,《元史·兵志》:“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宋嘉泰四年(1204),铁木真(成吉思汗)出征乃蛮部前始置,初设

  • 年乃海索麻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西南布哈河下游,东临青海湖,南隔布哈河与共和县铁卜加部落相望,西接天峻县汪什代海部落,北邻苏乎扎、日芒两部落。与年乃海角什科部落原为一族,住黄南贵德地方。清嘉庆(1796

  • 茶马金牌

    见“金牌信符”(14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