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齿
①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以后,因饰齿之俗渐失,此族称不再使用。 ②古地名。元时称金齿人聚居的行政区。元中统(1260—1264)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至元(1264—1294)间立安(宣)抚司,为当时云南五大行政区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代指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城)。
①古族名。唐宋时部分傣族先民之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因其俗“以金镂片裹其齿”为饰,故名。分布于唐代南诏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境内。明以后,因饰齿之俗渐失,此族称不再使用。 ②古地名。元时称金齿人聚居的行政区。元中统(1260—1264)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朝贡,至元(1264—1294)间立安(宣)抚司,为当时云南五大行政区之一。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代指永昌城(今云南保山城)。
伊儿汗国第十六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麻合马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五年(1339),被哈剌察儿(亦称洒克哈散)立为汗。辖地伊剌克(今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原居东北地区。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等地区。是姓为金帝赐给他族有功人员的姓氏之一。后改汉姓曰郎。
清代攸乐(基诺)土目。基诺族(一说傣族)。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攸乐山设同知。十年裁撤,由车里宣慰使刀绍文及各土弁“公保”其为土目。管村塞32 (一说36),辖区东至蛮海(亚来)120里,南至
?—1702广东八排瑶民反清首领。广东连山县人。瑶族。康熙四十年(1701)十一月,与邓二(一说邓仁)等于李八峒聚众起事,袭击连阳等州县。提督殷化行遣总兵刘虎讨之不克,派副将林芳、把总陈溥入八排宣抚。
即“基诺族起义”(2028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工程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七品不等。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金初将领。世居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女真族。黄掴氏。金初,从破宁江,取咸州、东京路及诸山寨栅,皆有功。从麻吉破辽兵于上京、阿邻甸等地,后从攻回鹘城(在今蒙古国北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破辽兵9
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老挝、柬埔赛、越南、孟加拉等国也有分布。使用人口约13亿左右。包括近200种语言。这个语系通常分为:(1)汉语;
见“咸同起义”(1617页)。
近代四川西昌等地彝汉人民的反清斗争。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初,四川西昌县民团十三团团总张耀堂,在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又受到“三平先生”(即在成都就学的同盟会会员王西平、刘次平,西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