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摩
藏语音译。即酥油茶桶。藏族人民搅拌酥油茶的特制工具,为直径约2寸之长圆桶,桶底外侧附2条皮带,便于脚踏固定不动,另有一木柄,端嵌圆盘,盘有四孔,其大小恰好装入桶内(藏语曰“梭咯”),将熬成红色的茶汁倒入桶内,加盐及酥油若干,手持梭咯入桶,用力上下提拉,数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即成。一般百姓所用多比较简陋,贵族则以铜或金银包之,嵌以种种花纹。
藏语音译。即酥油茶桶。藏族人民搅拌酥油茶的特制工具,为直径约2寸之长圆桶,桶底外侧附2条皮带,便于脚踏固定不动,另有一木柄,端嵌圆盘,盘有四孔,其大小恰好装入桶内(藏语曰“梭咯”),将熬成红色的茶汁倒入桶内,加盐及酥油若干,手持梭咯入桶,用力上下提拉,数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即成。一般百姓所用多比较简陋,贵族则以铜或金银包之,嵌以种种花纹。
也称区田法。即把物种在带状低畦或方形浅穴小区内的一种耕作法。此法早在战国时就出现,汉时有所发展。前秦建元七年(371),苻坚以境内干旱,教百姓区种之法,以蓄水保墒,并在区内深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适
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藏文作“mu yu dgon pa”,即“木如寺”,转译为“木鹿寺”。在今大昭寺北部不远。唐时为吐蕃佛殿。迄今犹存。楼高四层,小而精。后改为格鲁派(黄教)高僧德珠呼图克图驻锡地
契丹语官名。初为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之长官;后弥里长官改为※辛衮。
藏语音译。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给土司当随从、站岗、放哨或守官寨等。由百姓轮流充任,一般每年1次,每次5天。
参见“小宁国公主” (152页)。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传说其祖先与藏族祖先为兄弟,向南迁移时,因路程遥远,粮食吃完,把写上文字的牛皮也吃掉,所以至今无文字。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黑水厅置。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域南北660余里,东西660余里。东界海龙府拜泉县,西接札赉特旗,南邻安达厅,北连西布特哈。虞、夏、商、
?—1632明末畲族人民起义首领。畲族,广东大埔人。崇祯三年(1630)与陈万等由闽南起事,以大埔等地为根据地,联合潮州畲、汉人民数千人,攻入广东程乡(今梅县),袭击三河镇。其势汹涌,闽、粤、赣三省皆
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一个天然石洞。“嘎仙”,亦作“嘎珊”、“嗄新”、“嗄辛”等,鄂伦春语音译,词义未详。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昔对鄂伦春族居住的自然村(屯)之称呼。该洞位于内蒙古鄂伦
1681—1726清朝皇子。满族,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玄烨第八子。良妃卫氏所生。康熙三十七年(1698),封贝勒,才能出众,深得人心。四十七年(1708),署内务府总管事。太子允礽既废,他结诸皇子允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