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鄯州

鄯州

古州名。①古为西戎地。春秋及秦、汉为羌、胡所居。北魏孝昌二年(526),改鄯善镇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乐都县)。隋大业三年(607),改置西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鄯州。贞观十五年(641),吐谷浑宰相宣王专政,欲劫吐谷浑王诺曷钵及弘化公主投奔吐蕃,诺曷钵等逃至唐鄯州。二十三年(649),设置鄯州都督府。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归吐蕃,吐蕃尽知吐谷浑虚实,一举灭亡吐谷浑。其部分为吐蕃所并,仍留居青海故地,诺曷钵率残部奔唐凉州。唐遣凉州都督郑仁泰等屯兵凉、鄯二州。仪凤三年(678),李敬玄率军与吐蕃战,败走。后黑齿常之夜袭吐蕃营,吐蕃退走。敬玄收余众返鄯州。天宝初,仍改为西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鄯州,上元二年(761),地入吐蕃。 ②北宋元符二年(1099)置,治所在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市),次年废。崇宁三年(1104),改鄯州为西宁州。

猜你喜欢

  • 晶河

    ①清代新疆河名。见《西域水道记》等书。西蒙古语“晶”为“蒸甑”之意。即今新疆精河。源出天山,三源合而北流,经安阜城(今精河县城)西,北入布勒哈齐池(今艾比湖)。 ②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 代戎

    戎的一支。参见“北戎”(527页)。

  • 保泰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西寿保泰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建,为西夏初期12监军司之一。初期驻地不详,后迁西市城(又作西寿、西使等,今甘肃兰州南),称西寿监军司。毅宗奲都六年(1062)改称保泰军。惠宗大安

  • 坎伯

    藏语音译。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给土司当随从、站岗、放哨或守官寨等。由百姓轮流充任,一般每年1次,每次5天。

  • 察哈尔盟

    民国时内蒙古设置的盟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时为内蒙古察哈尔部。1914年改设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设省,1936年盟明。管辖上都、明安、太仆寺左右翼、镶白、正蓝、正白、

  • 给巴

    见“最玛”(2221页)。

  • 阿拉善额鲁特

    蒙古旧部名。因在河套之西,又称西套额鲁特或西套厄鲁特。一说阿拉善即阿拉山,亦即贺兰山。为清代阿拉善额鲁特旗札萨克和硕亲王游牧地。辖境东至贺兰山,与宁夏府接壤;南与凉州府、甘州府为邻;西至古尔鼐,与额济

  • 呷西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最底层的等级和奴隶。彝语“呷西呷洛”的简译,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家内奴”。约占总户数的10%。来源为因穷困欠债、犯罪等下降的曲诺;抽取的阿加子女;从

  • 耶律弘古

    ?—1043辽代大臣。名又记作洪古。字胡笃堇,又作胡覩衮。契丹族。为辽太祖阿保机伯父※耶律岩木之后,枢密使耶律化哥弟。圣宗时入仕,累迁顺义军节度使,入为北面林牙,掌文翰。太平元年(1021),加同政事

  • 伯咄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一作汨咄。《隋书》称其“在粟末之北”,约分布在今第二松花江北的拉林河流域(旧说在伯都讷,即今吉林省扶余县境)。隋代为七部中之大部,有“胜兵七千”。农业已有一定发展,但仍住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