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齐尔

鄂齐尔

①(?—1657)清初大臣。蒙古族。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孙,※昂洪子。天聪七年(1633)父卒,袭三等副将。次年,改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年间(1644—1661),三次晋升,又以罪降职,定为二等梅勒章京。后升内大臣。管銮仪卫事,授领侍卫内大臣。十四年卒,谥勤恪。乾隆初,定封三等男。 ②(?—1683)清朝将领。蒙古族。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八世孙,多罗郡王※色布腾次子。康熙七年(166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十二年(1673),入朝,扈从康熙帝猎于南苑。请从征吴三桂,并献马助军。次年,遣弟格哷尔图与左翼贝子温春督兵赴兖州。十四年(1675),随抚远大将军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尔部布尔尼叛乱。③(?—1733)清朝蒙古王公。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杜棱郡王博多和次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十四年(1675),随军平定察哈尔部布尔尼叛乱。三十五年(1696),从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六十一年(1722)四月,封辅国公,十一月,晋固山贝子。雍正五年(1727),以其侄苍津檀请准噶尔使入藏熬茶礼佛、削爵,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授盟长。

猜你喜欢

  • 思俄思哥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西宁卫管辖。“居卫城北塞外昝咂部中”,在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原附属于大族巴沙族。天顺七年(1463),巴沙族纠众犯其地沙棠川。后,肃州(今甘肃酒泉)南山僧人到其族定居传教,凡当地

  • 帕里

    镇名。藏语音译,又作帕克里、裴里、裴利。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居喜马拉雅唐拉山口南的山麓,南通卓摩区的春丕与亚东以达印度和不丹,西南通尼泊尔,是西藏守护唐拉山道的重镇,原西藏地方

  • 排持

    见“哈烈”(1630页)。

  • 习办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易□”,中书位六大之一。位在第四。

  • 东川王

    高句骊国第十一世王忧位居的谥号。一作“东襄王”。忧位居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继位,齐王曹芳正始九年(24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色珠伦河卫

    见“撒只剌河卫”(2495页)。

  • 秋夕

    朝鲜族民间传统节日。亦称“嘉俳(排)”。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八月条载:“十五日,东俗称秋夕,又曰嘉俳”。据载,始自朝鲜新罗王朝时期。《三国史记》载,新罗儒理尼斯今“使王女二

  • 绕家

    古族名。又称夭家。名称始见于元代。元末明初曾爆发多次反封建统治的农民斗争。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黔南地区,与苗、布依等民族杂居。近代仅在都匀和麻江等地分散居住。自称“育”,语言接近麻江一带的苗语。严格遵守

  • 红银

    清雍正、乾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包利”(586页)。

  • 米恰尔

    藏语音译,意“游民”。旧时西藏地区的一个社会阶层。指一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劳动能力,而主要依靠不正当方法,如行乞、卖淫、偷盗谋生者。与内地“游民无产者”不同的是在民主改革前仍保持着对农奴主的人身依